词语辨析和使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词语辨析和使用

一双眼睛百种看法——汉语语汇积累实例1 1、一般地看:瞧、望、观、瞅、瞄、观望; 2、注意看、仔细看:注视、凝视、逼视、端详、审视、谛视、目不转睛; 3、偷偷地看:窥视、窥察、窥见、窥探、偷看、偷觑、偷视; 4、略略一看:瞟、瞥、扫视、扫了一眼、略见一斑; 5、向上看:举目、举眼、仰视、仰望、仰目而视 6、向下看:俯视、俯瞰、下视、鸟瞰、低头看 7、回头看:回顾、回视、回望、回首、回眸、后顾; 8、向四面看:四顾、环视、扫视、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9、斜眼看:斜视、斜溜、乜斜、睥睨; 10、愤怒地看:怒视、仇视、瞪眼、侧目而视、怒目圆睁、虎视眈眈、嗔目而视; 11、往远处看:瞻望、瞩目、骋目、远望、瞭望、眺望、遥望、极目; 12、亲眼看见:目睹、目击、目视、目送、眼看 13、看到很多:纵观、纵览、纵目、 大开眼界、开阔视野、目不暇给; 14、看到全部:一览无余、一目了然、 尽收眼底、触目皆是、历历在目; 15、看出问题:看透、看穿、识破、洞察、 洞若观火; 16、看书、看风景:浏览、翻阅、阅览、观光、 观瞻、观赏; 17、往未来看:展望、远视、高瞻远瞩; 18、一般看到;见到、望见、映入眼帘、 目力所及。 “巧舌如簧”——汉语语汇积累实例2 说些无聊的话,不涉及正经道理。 说的话不是从内心发出的,心口不一。 说话过分,不符合实际。 空话连篇,不涉及实际问题。 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自吹自擂而不脸红。 信口雌黄,不负责任。 捕风捉影,以讹传讹。 言过其实,哗众取宠。 风言风语、花言巧语、甜言蜜语、 妖言惑众 美言、巧言、谣言、异言、谗言、 谎言、谄言、预言、妄言、流言、戏言、箴言、诤言、赘言、恶言 用于积极的感情色彩,表现赞许喜好之义: 凤毛麟角、叹为观止、有口皆碑、不刊之论、耳提面命、蔚然成风、高屋建瓴、苦心孤诣 用于消极的感情,表示贬斥、厌恶、不愿出现的结果: 坐而论道、闭门造车、前呼后拥、暴虎冯河、翻云覆雨、评头论足、始作俑者、为所欲为、一团和气、粉墨登场、飞黄腾达、闪烁其辞、处心积虑、乌合之众、狗尾续貂、弹冠相庆、城下之盟、不孚众望 根据语言环境的不同,既可用于褒义也可用于贬义: 按部就班、登峰造极、左右逢源、夫唱妇随、标新立异、噤若寒蝉 1、对成语进行,归纳、总结 ? 据感情色彩分类:褒义 、贬义 、中性。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乱点鸳鸯、举案齐眉、比翼双飞、耳鬓厮磨 文不加点、一挥而就、呼之欲出、倚马可待、信手拈来、含英咀华、洛阳纸贵、不落窠臼 感同身受(指替蒙受恩惠的人向施恩惠者表示答谢。不用于受恩惠者本人) 明日黄花(指过时的事物,不是指未来的东西) 美轮美奂(形容房屋,而不用于人或其他事物) 罄竹难书(形容罪大恶极) ? 适用对象:男女之间或夫妻之间 、形容写文章或文学艺术 、其他方面(主要从理解成语的意义入手,明确其习惯上的使用对象,不能望文生义) 如“鸡犬升天、不二法门、醍醐灌顶、天花乱坠” 如“削足适履、狐假虎威、南辕北辙、买椟还珠” 如“请君入瓮、沆瀣一气、焚书坑儒、杯弓蛇影” 如“勾心斗角、杯水车薪、老骥伏枥、百废俱兴” 如“指桑骂槐、拐弯抹角、狼子野心、等米下锅” 如“火中取栗、象牙之塔” ? 出处和来源:神话传说宗教、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文学作品(诗词文赋中的句子)、口语俗语、外来吸收 相近成语的区分:语义轻重不同 表达重点不同 使用范围不同 感情色彩不同 自命不凡 自以为是 视而不见 视若无睹 称心如意 心满意足 苟且偷安 苟且偷生 汗牛充栋 数不胜数 无边无际 无穷无尽 食而不化 食古不化 登峰造极 无与伦比 无以复加 积少成多 集腋成裘 侃侃而谈 夸夸其谈 进退维谷 进退两难 语体色彩不同 2、对词义进行区分,对用法进行鉴别 成语辨别和运用注意点 理解关键词的含义   成语的理解应从整体上把握,但往往其中一个字又会影响我们的整体理解,因此在平时注意理解成语中关键词的含义尤为重要。比如“文不加点”一词,其中的“点”不是指“标点”,而是指“涂上一点,表示删去”,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把意思搞成“写文章不加标点”,而实际上它的意思是“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另外如“不刊之论”一词,其中的“刊”是“删改”义,如果理解为“刊登、刊载”,那意思就与实际义大相径庭了。 3、对易混成语常见错误进行分析,总结出相应规律 辨明容易混淆的成语   (1)形相近而义有别的   比如“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两个成语一字之差,且两者都有“听了使人震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