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的故事丁有宽.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家的故事丁有宽

丁有宽:一位大苦大乐的农村教师(1) ????素描他,被誉为“中国传统教育的现代奇葩”。他被邓小平同志赞誉为“打不死的小学教师”。这位现已77岁高龄的农村小学教师,创下中国教坛数个“第一”:在全国中小学教师中第一位被命名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新中国第一位荣获香港柏宁顿(中国)首届孺子牛金球奖(杰出奖)的小学教师;以个人名义编语文教材获国家审定通过,并列为与世界各国交流教材的第一位小学老师…… ????档案丁有宽,1929年6月生,语文特级教师。全国农村作文研究会顾问,广东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名誉会长。长期坚持在农村进行小学教育和语文教学改革试验。代表性论著有《我与顽童》、《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小学生记叙文读写学习法》等。 ????妙语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在农村小学这地辛勤耕耘,不断探索教育的规律,走“科研兴教”之路。故 事丁有宽的教改苦乐行雷玲半个世纪以来,除了“劳改”那段特殊的历史岁月,丁有宽老师一直在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浮洋镇六联小学。通常情况下,每天清晨五点半左右,他就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经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有时就连除夕之夜,也放不下手中的工作。忙得实在太累了,他就走到走廊,朝面向校园的窗外一望:活蹦乱跳的小学生,正在打球、做操、嬉戏……这时,什么烦恼、郁闷、劳累都烟消云散,他也像重新变成了小孩子一样,充满青春的活力。 ????8丁有宽:一位大苦大乐的农村教师//故事里有你的梦想  心愿:让农村孩子也健康成长 ????1951年秋天,20岁的丁有宽来到六联小学任教,从此一干就近半个世纪。这个由潮安县浮洋区6个自然村合办的村小,当时只有60多名学生,教室是一座孤零零的破祠堂,里面没有课桌。上课时,孩子们就靠自带的椅子既当桌子又当凳子。 ????到校的第一天,丁有宽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幕:上课时,有的学生在教室的通道里走来走去,几个男孩竟然拽着上课的女老师画黑脸、揪耳朵取乐。 ????学校的老师一提起这些孩子就摇头:农村的孩子又蛮又笨,要教好他们,难哪! ????学校的现状让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丁有宽感到不安和痛心:难道农村孩子真的就是又蛮又笨“愚人不可教”?难道教师就可以用一句“难教”放弃对学生的教育?思索中,一种质朴、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所以不能厌恶农村,一定要让农村孩子也健康成长。 ????学校一开始就交给年富力强的丁有宽一个五年级乱班,并任命他为教导主任。这对此前一直在土改队工作的丁有宽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为了当好一名合格的教师,他每天起五更睡半夜,点着油灯钻研马卡连柯的教育理论,还在课余时间坐几小时车到潮州市韩山师范学校去听《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课。 ????提高自己的同时,丁有宽根据学校的具体状况制定了“结合实际,为农村服务”的教学思路。农村文盲多,他们没有能力读报,他就组织学生利用早读课分组到附近各个村庄充当义务读报员;村民们不会写字,他就利用星期日带学生们到农民家里,听农民诉苦,为农民写苦难史、翻身史……就这样,学校办到了田间地头,直接为农民服务。做这些事不仅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还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爱心。 ????经过摸索与实践,丁有宽“结合实际,为农村服务”的教学思路越来越明晰,“在教书育人这口深井中,我找到了两个自己为之终生开拓的泉眼——转化顽童与语文教改。”近半个世纪后,丁有宽老师回忆起初为人师的历程,依然饱含深情。 ????丁有宽到六联小学仅一年时间,所任教班级的学生不仅全部升上了初中,成绩还名列全县前茅。 ????“六联小学教出了好学生。”这一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第二年,六联小学的学生一下子从60多人发展到300多人。 ????1955年,六联小学被确定为县、区重点小学,被评为县先进单位,丁有宽本人也被评为县先进教师,他根据亲身体会写出的《农村孩子也能健康成长》等教改经验在全县小学开始推广。从此,丁有宽踏上了漫长、艰辛的教改之路。 ????“打不死的小学教师!” ????天有不测风云。1957年深秋的一天,正在致力于推进农村教学改革的丁有宽因为说了几句真心话,被打成“右派”。一夜之间,他被剥夺了向孩子们传授知识的权利。 ????被宣布为“右派”的第二天,丁有宽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匆匆吃过早饭就夹着课本要到教室去,妻子林季芳默默地挡在了门口。那一刻,他才猛然意识到:教室已经不再是他这样的“右派”可以去的地方了。从不轻易掉泪的丁有宽委屈得泪如泉涌。 ????被戴上“右派”帽子的丁有宽从课堂被赶到了采石场。每天,他都要挑十余次200斤重的石头。身体本来就孱弱的丁有宽被累得多次吐血。 ????一个阴雨绵绵的中午,刚从工地下来的丁有宽正准备吃饭。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劳改农场的大喇叭里传出来: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