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住宅小区规划理论概述
60年代以来居住区规划理论的发展 ;居住区规划理论含义及其发展; 城市居住区是:城市社会空间类型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城市居民居住性和日常活动的区域。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教育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民生活区域(即城市中具有一定人口和用地规模控制的居住区域)。
城市居住区规划:指专门针对城市居住用地所进行的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与设计为城市居民、经济合理创造一个社会物质和文化需求的舒适、卫生、安全、安静和优美的环境。;居住区规划理论及其发展:
居住是城市三大中心功能之一, 也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四大基本需求之一居住区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居民聚居地, 是构成城市的主要有机组成部分, 它为居民提供居住生活空间和各种生活服务设施居住区规划是城市详细规划的重要内容, 是实现城市规划的重要步骤,居住区规划的目的是为居民创造舒适、便利、卫生、安全、美观的居住环境, 满足人们对居住的需求。; 西方近现代居住理论 与时间发展历程;二、邻里单位的理论和实践:
邻里单位理论探索 美国建筑师佩里于1929年扩大原有较小的住宅街坊,以城市干道所包围的区域作为基本单位,建成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的
1、邻里单位六条基本原则:(1)邻里单位四周为城市道路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越邻里单位内部(2)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应采取尽端式以保持内部的安静、安全和低交通量的气氛(3)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来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越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约为5000人左右(4)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它与其他的服务设施一起设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5)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65公顷】,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的距离不超过半英里【800米】(6)邻里单位内小学附近应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2、佩里邻里单位理论的重要贡献在于:(1)突破传统习俗的束缚,体现时代发展的脉络(2)居住区规划设计要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3)遵循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客观发展规律(4)突出环境意识和环境设计在居住形态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雷德明规划方案”汽车时代的城镇
邻里单位实践应用——魏林比卫星城;三、社区理论
社区指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
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提出形成社区四个条件:1、有一定社会关系2、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3、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4、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工作 居住 交通 游憩
社区的居住空间与丰富多样的具有网络结构的邻里生活相适应,向多功能复合的空间回归。; 到近现代阶段,随着中国城市工业化迅速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文化的趋同化,城市居住形态较传统形态相比有了质的变化。其演进特征可归纳为:???????????????????????????????????????????
??????????? 城市居住形态由松散型——紧凑型——密集型发展;
??????????? 城市居住格局由街坊式——邻里单位——居住小区——新街坊发展;
??????????? 居住模式由传统家族合院式——公寓式住宅发展;
??????????? 住宅高度不断提高由低层住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超高层住宅不断提高;
??????????? 家庭结构关系不断简化,由家庭化(同族系)——直系化(祖、儿、孙系)——核心化(夫妻、孩);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不断提高, 人们对居住区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争创“ 雅居小区”成为我国城市住宅区建设的主要发展目标, 同时也对居住区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现代居住区规划理论在东西方学者的努力下, 经历了从“ 花园城市’,’‘ 邻里单位”到小区规划理论的探索。
1、花园城市的理想
①:新和谐公社理论
19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提出了“ 合作新村”的设想欧文把住区构想成由住宅围合而成的中
央大院, 院中央设食堂、学校等公共建筑, 大院外围是耕地新和谐公社构想强调住区环境中居民的社会性和家庭的私密性。;②:花园城市理论
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 花园城市”的构想霍华德把花园城市构想成一个四周有农业用地围绕的城乡结合体, 城市结构为同公园放射状结构花园城市能使“ 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优美同乡村的美丽和福利结合在一起” 花园城市的理论对以后的城市规划和居住区规划起到启蒙作用。
③:工业城理论
1917年戛涅发表了工业城的规划方案该理论抛弃了周边式的规划框框, 开创性地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
④:光辉城理论
1922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