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们的河流-黄河.pdf
我们的河流
——黄河
邹逸麟曾经指出:“要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就必须首先了解黄河流域的历史,而要了
解黄河流域的历史,自然也就离不开黄河的历史”。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是黄河历史的真实写照和区别于其他河流的显著特点。
因此,在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史上,就有了源于下游决口改道而带来的多个黄河故道。如禹
河故道 (亦称《禹贡》河道)、西汉故道、东汉故道、明清故道等。也正是有了这些河道的
诞生、发展和衰竭,才构成了整个黄河的全部历史。今天,我们探讨他、研究他、总结他,
不仅能够让我们熟悉和把握黄河的历史和过去,更能够让我们在实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
的理念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全面促进人河的和谐发展。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禹河故道。行河时期,从大禹治水开始算起,至周定王五年(公
元前602 年)河徙,1400 余年,是黄河史上有记载以来最早的一条古河道。
大禹,是国人最崇敬的历史人物之一。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
更是为世人所无限敬仰。透过现象看本质,其真正意义却在于:首先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奴隶制国家——夏王朝的真正创立者,其次是在他的治理下,黄河历1400 余年无河患,世
人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大禹治水后的黄河河道也被世人认为是最佳的河道,并长期影
响着后人的治河活动。那么,事实又如何呢?据考古学家分析,夏、商、周时期的黄河下游
河道基本呈自然状态,低洼处有许多湖泊,河道串通湖泊后,分为数支,游荡弥漫,同归渤
海。
有了上述认识,我们再来分析“禹河”是如何稳定流过1400 余年的。最重要一条的原
因是黄河当时尚处于自然状态。人为破坏少,甚或没有破坏,中上游植被处于原始状态,黄
河泥沙就不至于那么严重;人为干预少,黄河下游的流路,就不会被阻塞,洪水宣泄较为畅
通。水退人进,水来人退。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一时期的人河是和谐相处的。
当然,“禹河”的长期稳定也离不开当时良好的地质条件和自然条件。在自然条件方面,除
当时黄河泥沙尚不那么严重外,在下游,还接纳了从太行山流出的多个支流,加大了河水的
流量。水势大,水量丰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就使河流主槽得以相对稳定。在地质条件上,
有关专家分析研究认为,“禹河”的流路当时恰好经过近代强烈下沉的廊(坊)济(源)裂
谷。谷西为太行隆起(断块);谷东为青(河北青县)浚(河南浚县)隆起。两者均为上升
带,而这时的大河正好穿行于这两个隆起之间的裂谷槽地,为稳定流路奠定了基础。
上面简单说明了“禹河”长期稳定的原因,那么,到了周定王五年黄河为什么会发生有
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次大的决口改道呢?
查阅历史,有关河事记载的日渐增多,最早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究其原因,是黄河下
游河床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为了确保沿黄两岸群众的生产、生活,不得不修筑大量的堤防工
程。河道的游荡范围日渐缩小,河床不断抬高,加之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大,与河争地的矛盾
突出,迫使人们不得不通过修堤来保护家园。而筑堤的结果,则使黄河下游河道形态进一步
恶化,并最终导致黄河在黎阳宿胥口(今河南浚县东北)的决口改道。
西汉故道的行河时间有600 余年。他在数百年后就发生了新的改道,与其下游河道的独
特形态是分不开的。
根据历史记载,西汉故道下游河道的形态变化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即战国时期和西汉
时期。战国时期,黄河下游河道的特点是弯曲多。秦、楚、燕、齐、韩、赵、魏,号称“战
国七雄”。其中,燕、齐、韩、赵、魏五雄就分踞在黄河下游。当时齐与赵、魏以黄河为界。
1
齐国在东面,地势低平,修筑堤防距离大河25 里,防止洪水东泛;赵、魏在西面,靠近山
区,也在距河25 里筑堤,防止洪水西泛。由于各自为利,缺乏统一规划,人为地造成了河
道的弯曲。参考文献资料,可发现较大的弯曲就有4 个。黄河出山口东北流至黎阳拐向东流,
至濮阳西北又拐向北东流,至馆陶又直向东流,至灵县东又拐向北东流入渤海。小的弯曲就
更多了。
西汉时期,黄河下游河道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是河滩上出现了许多村落,并兴修“直
堤”(相当于现在的生产堤)来保护田园。二是堤距宽窄不一,窄处仅数百米,宽处则可达
数里、数十里。三是堤线更加曲折。如从黎阳至魏郡昭阳(今濮阳西)两岸筑石堤挑水(类
似挑水坝),百余里内有5 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七上历史早背晚默小纸条.pdf VIP
- 《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的护理》团体标准解读.pptx VIP
- 安装施工员工作职责内容(32篇).docx VIP
- 气凝胶隔热保温纳米涂料-气凝胶基础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VIP
- 中心学校校园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pdf VIP
- 电动升降式高杆灯安装使用说明书.doc VIP
- GB50257-201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pdf VIP
- 【备战25年高考数学】解答题06 10类导数答题模板(原卷版) (2).docx VIP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件——专题6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pptx VIP
- 【备战25年高考数学】解答题01 7类解三角形答题模板(解析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