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唤醒主体意识,让课堂活起来.doc
唤醒主体意识,让课堂活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然而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仍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教师煞费苦心的设计了诸多探究题,满心希望能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可学生似乎并不感兴趣,讨论时可以热闹纷飞,个别发言时却摆出“坐山观虎斗”的姿态,好像那是其他人的事,与自己无关,只等着老师讲解。究其原因,还是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不强,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不浓,养成了学生“靠”、“等”的习惯,语文课堂就成了一潭死水。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一、构建平等对话空间,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师要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探究,创设对话空间,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发挥想象和表达的自由。下面是我在教学《幼时记趣》一文的教学片断:
师:刚才,通过同学们的“读”,我们已经初步感受了作者幼时的趣事,下面我们“品趣”,哪位同学能说说,作者小时的这些事“趣”在哪里?
生:我觉得“趣”在作者小时候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这种眼力,这样仔细,其中一定有观察的乐趣。就像我们小时候,趴在地上看蚂蚁,看他们谁是将军,又是怎样送信、搬运“战利品”的,特别有意思。
生:不止是细致观察的乐趣,作者还调动了丰富的想象,这样就产生了“物外之趣”。
师:说的好。“物外之趣”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产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师:那么,哪位同学能具体说一下作者的这种物外之趣?
生:如作者“留蚊于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看到的是蚊子,却想象成白鹤,它“冲烟飞鸣”,却想象成“鹤唳云端”。这里一个“果”,表现了作者看到预想中的景观再现时的欣悦,这样的想象就像三维画,使很平常的事物充满了趣味。
生:这样的想象还有,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作者用夸张的想象,把小草想成森林,把昆虫蚂蚁想成野兽,把土块想成山丘,把低凹的地方想成沟壑,神游森林,自得其乐。
师:是啊,虽然是在“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却能游历幽林,与百兽亲密接触,实在是人生一大趣事啊!
生:更有趣的还在于作者“见二虫斗草间”的憨态与天真。
生:对,癞蛤蟆拔山倒树而来,实在是让人惊叹。
师:癞蛤蟆拔山倒树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生:就是癞蛤蟆推开土山,撞倒大树走过来。
师 :是“走”过来吗?
生:不对,应该是“爬”过来,癞蛤蟆不是“走”的。
生:“爬”显得太没有气势了,与“拔山倒树”不相适应。我觉得应该是“冲”过来。
生:“冲”虽然气势有了,但好像又与癞蛤蟆的“笨拙体态”不相宜。我觉的用“闯”更好,能突出癞蛤蟆的气势。
师:好一个“闯”字,提炼的相当准确。好,刚才大家对这个情景作了很好的想象,不难理解作者幼时在入神观察时感受到的乐趣,我们今天读来,也仿佛身临其境。请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在这些平常的生活中感受到这些趣味呢?
生:因为作者有丰富的想象力。
生:因为他热爱生活。
生:因为他有一颗纯真的童心。
师:说的好。童年是一朵七色花,它总能幻化出孩子的快乐。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对童年的感受,也来说说童年的趣味。
生:童年是一首诗,游戏是他的内容,欢笑是他的韵脚。
生:童年是一幅画,用天真着墨,用幻想勾画。
生:童年是座迷宫,渴望永远都走不到尽头。
生:童年是妈妈给的糖,怎么也吃不够。
生:童年是一个美丽的梦。
生:童年一颗晶莹的露珠,纯洁透亮。
这一堂课我感到上得比较轻松,学生学得非常实在,课堂气氛很融洽,学生表现的欲望非常强,全班大多数同学都发了言。特别是在让学生“品趣”时,学生紧扣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既对课文作了理解,又超越了文本内容。如对“拔山倒树而来”的描绘,我没有直接用教参的翻译来替代学生的感悟,而是创设了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鉴别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由于是学生自己探究的结果,所以对课文的理解比较“透”,比以往单纯的教读、翻译掌握的要好。
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变“讲堂”为“学堂”,允许学生畅所欲言,给学生灵性的自由,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快乐。
二、设疑激趣,调动学生探究欲望。
设置疑问,永远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好法宝。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找出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问题的争论,激发学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