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意象”说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意象”说话.doc

用“意象”说话   摘要: “意象”一词是文艺理论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概念,所谓意象,简单地说,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中西方有着不同之处,西方现代意象诗学观念与意象表现方法,对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观念与意象艺术产生了鲜明的影响。本文从审美意象这一角度出发,对中西方诗歌进行一个整体观照,初探中西方诗歌中的审美意象表现出来的一些基本特征。   关键词: 中西方诗歌 审美意象 四个特征      中国诗学在意象的诗思方式上,一方面坚持“意随象出”的感物的表现传统,另一方面自觉地接受了西方现代诗学突出“象从意出”的体验的意象表现策略。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主客观统一的整体思维,因而在中国传统诗歌中,意象诗学观主张“意”与“象”的应合,主客体和谐一致。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意象诗歌中的经典之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写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每一物象从视角上审视仍是物象本身,但在情绪逻辑上则都应合着作者的“断肠”之情,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正是基于这种主客体相应和的观点,中国诗歌的意象营构从《诗经》开始就一直是沿着“意随象出”的方向展开的,形成了一种感物寄兴的诗思方式。所谓托物寄思、“意随象出”等,皆突出了客观物象对诗人主观情志的感发、启悟和承载作用。   西方诗学中的意象规则更多强调意象的主体性意义。即使在深受中国传统意象诗艺影响的西方意象派诗人那里,意象也主要是一种主观的产物。西方诗学意象观念中的主体性倾向是十分鲜明的。它在意象的生成方式上与中国诗歌传统的“意随象出”相异,体现为一种“象从意出”的特征,更突出一个主观化的世界。艾略特的《荒原》:“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荒地上/长着丁香,把回忆和欲望/参合在一起,又让春雨/催促那些迟钝的根芽。/冬天使我们温暖,大地/给助人遗忘的雪覆盖着,又叫/枯干的球根提供少许生命。/夏天来得出人意外,在下阵雨的时候/来到了斯丹卜基西;我们在柱廊下躲避,/等太阳出来又进了霍夫加登,/喝咖啡,闲谈了一个小时。/……”作者描写了一个干枯败落的“荒原”,通过广博的象征与意象,经过了诗人想象与突出的一个主观化了的世界,充分呈现的是以“意”造“象”的主体创造性。   在中西方诗歌的交流、互相融合及相互影响之下,中西方诗歌中主要审美意象表现为幻象性、象征性、隐喻性、哲理智化性四个特征。   一、幻象性意象   幻象性表明诗人不依赖客观现实物象,而是凭借自身想象力臆造现实,凭空创造出现实世界中没有的意象世界。这些在西方诗歌最为常见,特别在西方现代主义诗歌中更为普遍。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是这方面的范例:“是愚蠢,是荒谬,是罪恶,是吝啬/占领精神世界并把肉体折磨/我们亲自见可爱的悔恨养活……”中国古代诗歌中也有一些此类意象,多在神话传说和梦境为题材的诗作中,像屈原的作品,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但这些诗作中的幻象世界并没脱离客观物象雏形。像《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歌中的神驾风云、虎鼓琴瑟、鸾凤引车、仙人如麻等意象,仍让人感到人间化的气息,现实的影子与逻辑痕迹十分明显。比较起来,中国现代诗歌中的幻象型意象比古人走得更远,明显地接近于西方式的幻想与臆造。同是写梦境,徐志摩的《梦游埃及》中的意象给我们异样的陌生感觉:“一轮漆黑的明月,/滚入了青面的太阳/青面白发的太阳;/太阳又奔赴涛心,将海怪/浇成奇伟的偶像……”诗中意象新奇、奇谲,构成的是一个非现实的神秘世界,诗人借这种陌生化的幻象式意象强化性地表达了他对古埃及文化的神秘感,对生命化生的神秘的莫名敬畏。还有郭沫若的《女神》中的《凤凰涅??》、《女神之再生》,借神话传说,造出非现实的幻象型意象,比同时代任何诗人都更强烈而鲜明地表达了“五四”时期开天辟地、破坏创造的那种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与宏大气象。这一类幻象型意象并不只在梦境与神话式题材中才产生,现代主义诗歌中更多是在一种即兴的情景或内心世界中展开主体幻象型意象的创造,这类非现实化的意象直接成为他们心理情绪或经验感受的象征物。   二、象征性意象   象征性则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表现。“诗怪”李金发的《弃妇》,是他象征诗歌的代表作:“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越此短墙之角,/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如荒野狂风怒号:/战栗了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