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圆润联珠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美圆润联珠纹.doc

精美圆润联珠纹   摘要:“丝绸之路”的开通,把悠久的中国文化带向世界,在这条“丝绸”古道上神秘的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交流融合。波斯萨珊王朝的织锦艺术以其独有的辉煌影响着中国,形成了“中国本土化”的风格和特点,由此诞生了唐代装饰艺术的新风格。   关键词:古波斯;萨珊王朝;唐代丝织品;联珠纹   中图分类号:J5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051-02      开放的政治环境和“丝绸之路”的畅通,造就了唐代对外交流的繁荣。在东西文化的相互碰撞中,外来织锦艺术的传入,为中国传统织锦艺术带来了新的活力。而波斯萨珊王朝中的联珠纹图案则是这一交流融合中的经典样式,被广泛应用在唐代的丝绸织物中。   一、联珠纹装饰艺术对唐代丝织品图案的影响   (一)唐代丝织品中的“异域风情”――联珠纹   随着丝绸之路胡人商队的悠悠驼铃,传来了金银器和纺织品,这其中就包括唐代丝绸图案中最引人注目的组合纹样,也是最有特色的外来纹样――波斯萨珊王朝的联珠纹。心灵手巧的萨珊人擅长纺织,他们制作的纺织品质地优良,色彩绚丽,形象独特,纹样具有深刻的含义。在新疆吐鲁番等地陆续出土了大量联珠纹锦,也正说明了唐代联珠纹织物的繁盛。所谓联珠纹就是在一个接连一个的双线圆轮内部画上各种鸟兽图案,在双线圆轮中描上大小相等的圆珠,称为联珠。在各种大圆轮中间,常在上下左右四处连接点的中间,又画上小型的联珠纹圆轮。联珠纹在唐代丝制品中经常出现,有时仅仅作为一个图案出现,更多的情况是作为一种骨骼框架出现,用它来支撑和连接整个画面。   传统的萨珊联珠纹织物,联珠圈内主题图案采用单独纹样的形式,大多装饰着野猪纹,狮子纹,立鸟纹等动物纹样,造型概括简练,外形鲜明,而这些图案常常蕴含着复杂的宗教意义。例如野猪头的形象就是一种独特的萨珊纹样,崇尚武功的萨珊人信奉袄教,在袄教的经典里军神威尔斯拉格纳的化身就包括“精悍的猪”,这种装饰图案反映了萨珊波斯人对神德的礼赞。在新疆阿斯塔纳325号墓出土的唐代联珠猪头纹锦(图1)就是广泛采用了波斯萨珊王朝的图案风格,黄色斜纹地,白色显花,在联珠圈内运用线条勾勒的方法,描绘出猪头的侧面形象,张口獠牙,耳朵竖起,造型粗犷奇特。同样是新疆出土的联珠鹿纹锦,20个大联珠组成一个大圆圈,联珠纹圈中布以鹿纹,鹿的形象略有变形夸张,身体肥硕而四条腿很短,呈行走状,昂首挺胸,头上的大角锋利,色彩由米黄作地色,深蓝作鹿纹,配以白色联珠,再以淡绿点缀,显得古朴而鲜明,“鹿”与“禄”相同谐音,象征高官厚禄,因此古人多把鹿作为吉祥图案。从这些出土的织物不难看出此时的“联珠纹”有鲜明的波斯风格,基本处于对萨珊王朝织物的仿制阶段,中国的本土文化还未融入其中。但是唐朝人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对联珠纹进行再创造,将联珠纹样在保留其“异域风格”的同时融入大唐帝国的民族特性,成为盛行于唐朝的织造纹样。    (二)唐代联珠圈内主题图案的发展演变   在东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联珠纹的装饰风格不断发生变化,其连珠圈内的主题图案开始日渐符合大唐人民的审美要求,体现着本民族审美烙印的联珠纹被广泛传播。传统的萨珊联珠纹锦的特点:1.联珠圈内的主题图案以单独纹样为主2.装饰题材的单一性。随着联珠纹在唐代的发展,传统的萨珊联珠纹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改变。对称的动物形象成为当时唐代丝织品上的“常客”,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太宗时,内库瑞锦对雉、斗羊、祥凤、游麟之状,创自师纶,至今传之。”后人将外有联珠内有对鹿、对雉、对鸟、对兽的图案称为“陵阳公样”,即唐代画师窦师纶设计风格的纹样。联珠圈内的主要纹样大多是左右对称的,例如1969年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出土的联珠对鸡纹锦(图3),该锦以黄色为底,用红色经线显花,联珠圈内有两只左右对称的小鸡,形象憨态可掬。类似的还有联珠对鸭纹锦和联珠对孔雀纹锦等。个别的织锦图案采用镜面对称的方式,例如1964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阿斯塔那18号墓出土的“沙漠之舟”――“胡王”联珠纹锦(图4),以黄色为底,用红、绿等色经线显花,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联珠纹圈内,织有正、倒相对的两组“执鞭牵驼图”,一个身穿紧袖束腰长衣的牵驼胡人,正牵着一匹双峰骆驼,行进在清澈的溪水之中,驼峰间铺有花毯,人、驼之间织有“胡王”二字。溪水倒映出人、驼身影,也倒映出“胡王”二字。从这些出土的实例可以看出唐代丝织品联珠纹装饰的构成方式主要是对称式,对称所营造出的艺术效果迎合了大唐饱满庄重的审美情趣。   除此之外联珠圈内有些动物身上还生出翅膀,如翼狮纹、翼马纹等。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出土的联珠对翼马纹锦(图5),唐人对翼马的称呼或为天马。因此可以这样描述织锦中的纹样:翼马呈现两种形式上行和下行。上行联珠圈内,翼马两两相对,一前足向上腾起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