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洛可可风格与清代装饰的异曲同工.doc
论洛可可风格与清代装饰的异曲同工
摘要:纵观中西方美术史的发展,中西方艺术无论是在艺术语言、艺术表现形式、艺术思维,还是在艺术载体上所体现的特征都是风格迥异甚至是大相径庭的。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也有些许的艺术风格之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如法国十八世纪初形成的洛可可艺术就与中国清代装饰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有着相类似的地方,这也是中西封建历史即将结束的共同征兆。事实上,中国清代的装饰艺术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洛可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甚至可以说18世纪在法国兴起的洛可可艺术风格是一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合的产物。那么如何找出这两种艺术风格的可比性和异曲同工之处呢?就有待于将它们的艺术语言、艺术表现形式、艺术思维及艺术载体作一一的分析与归纳。
关键词:洛可可风格;清代装饰;柔美与纤巧;繁缛与精致
中图分类号:J5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6-0020-02
洛可可一词源于法语,意为“贝壳形”,是18世纪20年代起源法国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1715年路易十四死后,法国的艺术开始出现了转折:原来在古典主义时代中本来发展较为薄弱的巴洛克艺术风格,在与中国的一些装饰因素相互杂糅之后,反而衍生出一个风靡整个18世纪欧洲的洛可可艺术风格,它与享乐,爱情,奢华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宫廷贵族的审美理想和趣味。由于这一时期,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左右着整个宫廷的艺术趣味,所以又被称为“路易十五式”。其风格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漩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应该说,蓬帕杜夫人是那些喜欢豪华风格者的代表人和组织者。也可以说,贵族们崇尚华丽的风气,诱发了洛可可艺术。美术史家龚古尔写道:“当路易十五的时代代替了路易十四的时代时,艺术的理想从崇高转向了愉悦,讲求雅致和细腻人微的感官享受遍及各处。”
从社会历史背景来看,法国的洛可可风格时期与清朝正好处于同一个时代,十八世纪的法国艺术可以说是洛可可的天下,这种靡丽之风传出国界,甚至传到了中国的圆明园。洛可可风格是宫廷艺术,这种风格是由于当时一些不严格遵循法国古典主义法则的因素而产生的,它并不是巴洛克风格的必然后果,它起源于上层社会的需要,这一风格也主宰着当时的多种艺术类别的风格形成,如绘画、服饰、雕刻艺术,等等。同时,法国的洛可可艺术也受到了中国艺术的强烈影响。自从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的工艺美术品,瓷器、漆器和纺织品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成为欧洲宫廷的奢侈品。在路易十五时代,无论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等都掀起了一阵中国热。18世纪的法国正是“中国热”的盛行的顶峰,遥远的东方带来的不仅仅是精美的瓷器和华贵的绸缎,而且与之俱来的古老国度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和艺术,无不体现着一种潇洒飘逸的高雅的气息,很多圉工和宫廷贵族是中国手工艺品忠实的收藏者,路易四曾经在特里亚依宫中用瓷器建造了一个狄安娜(月神)房间。路易十五甚至要掀起一个日用品的变革运动,用中国的瓷器代替传统的金银器。瓷器成为欧洲贵族家庭中最为时髦的奢侈品,风靡世界市场,成为正在上升的欧洲“中国热”的顶点,并在此后几十年一直统治着贵族们的品味。国式的花鸟鱼虫、松竹兰工梅、人物图案,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西方人的审美兴趣。18世纪的中国清代的艺品,提倡繁缛的曲线,精致的造型,所有这些,都与欧洲的洛可可艺术一拍即合。东方所具有完全陌生和新鲜的文化艺术也确实促使法国人放开了眼界,把眼光放在意大利以外的地方,提高了审美水平和文化艺术素养,而且对法国哲学思想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中国文化艺术在法国的高雅地位,也得益于当时一些启蒙主义思想家的宣传有关。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当我们还是野蛮人的时候,这个民族(指中国)已经有高度的文明了。”
大量的运用蛇形线使洛可可风格具有一种超乎想象的柔美和纤巧,观赏者在欣赏的同时可以随着曲线的延伸得到视觉上的美的享受。这种优美的曲线和复杂的花草纹样也是受到当时中国(18世纪的中国是清代的“康乾盛世”)的装饰纹样的启发。脱离了古典主义时期的宏伟壮观,法国人转向钟情于更加精巧和柔美的曲线。
这种消费需要,促成了贵族互相攀比的风气走向极端奢华。达官贵族们选用最上乘的木料做马车骨架,马车的款式以曲线居多,纹样多以植物为主。车身上穿插一些优美神话故事为题材的装饰画,色调常以红、黄为主,再以金色统一整体,以昂贵的造价获得华丽气氛。
洛可可艺术的灵魂式人物是绘画大师弗朗索瓦-布歇。他在天花板、屏风、车把手、门的正面、首饰盒和瓷器上,可以说在任何地方,都绘制了牧歌式和田园式的爱情、神话故事题材。
代表洛可可雕刻最高成就的是受蓬帕杜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