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诗经#8226;邶风#8226;匏有苦叶》的表现手法.docVIP

试论《诗经#8226;邶风#8226;匏有苦叶》的表现手法.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诗经amp;#8226;邶风amp;#8226;匏有苦叶》的表现手法.doc

试论《诗经#8226;邶风#8226;匏有苦叶》的表现手法   摘要:《匏有苦叶》是《诗经#8226;国风#8226;邶风》中的一篇。其旨历来众说纷纭:有说“刺卫宣公也”(《毛诗序》――后世宿儒多从其说);有谓“刺淫乱之诗”(朱熹《诗集传》);有云“贤者不遇时而作也”(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还有说“是一篇讽世座右铭耳。”(方玉润《诗经原始》)今世学者多看作是爱情诗。此诗表现手法甚可注意,说诗者多有分歧,有认为多用比体,有认为多用兴体,有认为多用赋体,各执一端,莫衷一是,从而也造成了对文本的不同解读。以下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逐一录出,试作分析。   中图分类号:I2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4-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有弥济盈,有?r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t?t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招招舟子,人涉昂否。人涉昂否,昂须我友。       [余冠英今译]   葫芦带叶叶儿黄,济水深处也能?。水深连着衣裳过,水浅提起长衣裳。白水茫茫济河满。野鸡吆吆将谁唤。水满不过半轮高。野鸡婆把鸡公叫。雁鹅声声唤雁鹅,太阳一出红济河。哥如有心来娶妹,莫等冰封早过河。船夫摇摇把船摆,旁人过河我等待。旁人过河我等待,等个人儿过河来。   首先,持“多用比体”论者是宋朱熹《诗集传》和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诗集传》:比也。匏,瓠也。匏之苦者不可食,特可佩以渡水而已。然今尚有叶,则亦未可用之时也。言匏未可用,而渡处方深,行者当量其深浅而后可渡。以比男女之际,亦当量度礼义而行也。   《诗经原始》:首章借涉水以喻涉世,提出深浅二字作主,以见涉世须当有识量,度时务,知其深浅而后行。皆着眼于“深浅”二字,前者以水之深浅喻“男女之际”的“礼义”之“深浅”;后者以水之“深浅”喻“时务”之深浅,相同之处是“深浅”为二者行事的依据,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有弥济盈。有?r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诗集传》:比也。夫济盈必濡其辙,雉鸣当求其雌,此常理也。今济盈而曰不濡轨,雉鸣而反求其牡,以此淫乱之人不度礼义,非其配偶,而犯礼以相求也。此以济盈不濡辙、雌雉反常求牡喻男女犯礼相求。谓淫乱的男女不据“礼义”相求,有违“常理”,大失体统。   《诗经原始》:次章反承不识浅深,明明济盈濡轨矣,而以为不濡,并带出鸣雉求非其类而以为偶,以喻反常乱伦肆无忌惮之人,惟其不度世道浅深,故致越礼犯分,而不知自检也。此以济盈不濡轨、鸣雉求非其类喻反常乱伦肆无忌惮之人。他也认为这是犯礼,只是在此没点明“男女”之礼,其实“男女”之礼亦属“涉世”范畴,况其又在后文曰:“意以为吾人处世,伦行为重,夫妇不以礼会,他可想知。”认为“婚媾是纲纪之始”,所以此“伦行”、“纲纪”主要指朱所云之“男女礼义”。   《传》注四章曰:“舟人招以渡,人皆从之,而我否者,待我友之招而从之也。以比男女必待其配偶相从,而刺入之不然也。”至终朱仍专注“男女”而求其礼。而方则以“人涉昂否”为自警之语,人生险境,得与同心同德之友人共济之,仍就处世而言,所指关系不仅限于男女之间,思想内容也丰富些。   其次,持“多用兴论”者,主要有汉毛亨《毛传》、郑玄《?{》,唐孔颖达《毛诗正义》以及清陈奂《诗毛氏传疏》。《毛诗序》明确此诗的主旨“刺卫宣公也。公寓夫人并为淫乱。”《传》曰:“夫人为夷姜。”《?{》与《正义》从之。   一章:“匏有苦叶,济有深涉。”《传》曰:“兴也。”《?{》云:“瓠叶苦而渡处深谓八月之时,阴阳交会,始可以为昏礼纳采问名。”《传》明言此是兴体,却未详解,《?{》则补之,因此而联想到季节该是可行纳采问名的时候了。由“瓠叶苦”到八月再到昏礼,似很自然,但几者之间真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作者当时真就作过这番联想?我们不得而知。“深则厉,浅则揭。”《传》曰:“以衣涉水为厉,谓曲带以上也。揭,褰衣也。遭时制宜如遇水深则厉,浅则揭也。男女之际安可以无礼义,将无自济也。”《?{》云:“既以深浅记时,因以水深浅喻男女之材性贤与不肖及长幼也。各顺其人之宜为之,求妃耦。”   《正义》云:“毛以为匏有苦叶不可食,济有深涉不可渡,以兴礼有禁法不可越,又云若过深水则厉,浅水则褰衣过水,随宜期之必渡,以兴用礼当随丰俭之异,若时丰则礼隆,时俭则礼杀,遭时制宜不可无礼,若其无礼将无以自济,故虽贫俭尚不废礼,君何不以正礼娶夫人而与夷姜淫乱乎。”《传》指出因水之“深浅”则取“厉”、“揭”之渡法的规律,以引出“男女之际”的规范“礼义”。 《?{》伸其意,将深浅具体到人品的贤与不肖、年龄的长与幼,同类相求的“配偶”,才“顺”“礼义”。《正义》则进一步指出礼有禁法,时丰礼隆,时俭礼杀,都得因时制宜,并具体到卫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