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荀子论礼
陰陽概念的產生與發展 今茲宋,鄭其飢乎?歲在星紀而于玄枵,以有時菑,陰不堪陽,蛇乘龍。龍,宋、鄭之星也,宋鄭必飢。《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文中所說的「陰陽」也不是指背陰向陽,而解釋是因為陽氣過盛抑制了陰氣才發生不結冰的現象。 陰陽概念的產生與發展 天有六氣,降生五味,發為五色,徵為五聲,淫生六疾。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也,分為四時,序為五節,過則為菑。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或疾,明淫心疾。《左傳.昭公元年》 文中的陰陽是屬於天氣中的二氣,也是產生疾病的病因 。 陰陽概念的產生與發展 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為災。日月之行也,分,同道也;至,相過也。其他月則為災,陽不克也,故常為水。《左傳.昭公二十一年》 昭公二十一年秋天發生了日蝕現象,當時魯公向梓慎詢問為何徵兆 。 梓慎曰:將水。昭子曰:旱也。曰過分而陽猶不克,克必甚,能無旱乎?不克莫,將積聚也。《左傳.昭公二十四年》 昭公二十四年又發生日蝕,梓慎據此預言將發生洪水 。 陰陽概念的產生與發展 《國語》所見之陰陽概念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陽父曰:「周將亡矣。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今三川實震,是陽失其所而鎮陰也。陽失而在陰,原必塞;原塞,國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土無所演,民乏財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原又塞,塞必竭。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國之徵也。川竭必山崩。若國亡不過十年,數之紀也。天之所棄,不過其紀。」是歲也,三川竭,岐山崩。(周語上) 陰陽概念的產生與發展 如是而鑄之金,磨之石,繫之絲木,越之匏竹,節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風。於是乎氣無滯陰,亦無散陽。陰陽序次,風雨時至,嘉生繁祉,人民和利,物備而樂成,上下不罷,故曰樂正。《國語.周語》 四封之內,百姓之事,時節三樂,不亂民動,不逆天時,五谷睦熟,民乃蕃滋,君臣上下,交得其志,蠡不如種也。四封之外,敵國之制,立斷之事因陰陽之恒,順天地之常,柔而不屈,疆而不剛,德虐之行,因以為常,死生因天地之刑,天因人,聖人因天,人自生之,天地形之,聖人因而成之。《國語.越語》 陰陽概念的產生與發展 陰陽概念若從字義上來看,只是表示光明與黑暗的概念,但是從《左傳》及《國語》中的記載,發現它已脫離了原義,不只表示光線明暗度(即向陽或背陰),而是更一步被解釋自然現象中的其他原理,也代表了陽氣、陰氣的「氣」的思想。 陰陽概念的產生與發展 《易經》中只有〈中孚.九二〉的爻辭提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此處的「陰」只不過是“背日”的原始意義。 陰陽概念的產生與發展 《易傳》中的陰陽概念 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泰卦彖傳) 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否卦彖傳)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乾卦初九象傳) 履霜堅冰,陰始凝也。(坤卦初六象傳)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乾卦文言傳) 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玉事,弗敢成也。 (坤卦文言傳) 陰疑於陽,必戰。為其嫌於無陽也反常也。(坤卦文言傳) 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繫辭傳) 陰陽概念的產生與發展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耶?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繫辭傳) 一陽一陰之謂道。(繫辭上傳) 陰陽不測之謂神。(繫辭上傳) 觀變於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 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造用剛柔。 (說卦傳) 陰陽概念的產生與發展 陰陽的特性: 兩者互相對立:萬物皆有其互相對立的特性。如熱為陽,寒為陰;天為陽,地為陰,說明瞭宇宙間所有事物皆對立存在。然這種相對特性並非絕對,而是相對。如上為陽,下為陰,平地相對於山峰,山峰為陽,平地為陰;但平地若相對於地底,則平地屬陽、地底屬陰,可見陰陽的相對性關係。 陰陽概念的產生與發展 陰陽的特性: 兩者相互依靠、轉化、消長:陰陽存在著互根互依,互相轉化的關係,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任何一方都不可能離開另一方單獨存在,因彼此的消長,陰陽可以變化出許多不同的現象分類。 陽的代表:天、父、雄性、熱、晝、表面、過去、破壞力、單數。 陰的代表:地、母、雌性、寒、夜、裡面、未來、包容力、複數。 五行概念的產生與發展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農用八政,次四曰協用五紀,次五曰建用皇極,次六曰又用三德,次七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