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穷人幸福》浅析印度幸福学
从《穷人幸福》浅析印度幸福学【摘要】如果幸福能够衡量,印度人的幸福指数一定很高。这个异国的民族,用信仰,自我存在,反璞归真构筑起了绝对自我化的强大精神世界。用他们特立独行的方式展示了精神力量存在的价值。这是完完全全的属于一群穷人的幸福
【关键词】幸福学 信仰 自我存在 反璞归真
柳时和是韩国最畅销作家和最具代表的诗人及冥想修行者。他从大学时期开始写诗,之后发表许多有关人生思索与灵修的创作诗,前往印度、尼泊尔、西藏等地旅行前后共有15年,并在印度与美国静心中心潜修。《穷人的幸福》是记录柳时和在印度旅行的亲身经历,文字中饱含了纯真与率性。柳时和在印度的旅行是一次完全的感悟之旅,宝石般亮丽的风光成为他记录的背景,而在漫漫行程中感受到的,几千年印度土地上积淀的乐天知命、随遇而安、灵性和谐的特质则是诱惑他不能停步的风景。柳时和带着孩童般的好奇心,成为在印度不设防的天涯海角的流浪者,在底层的印度人生活中体验到智慧的浩瀚和幸福的滋味
“放下的愈多,得到的愈多。”[1]
这是作者在加尔各答的时候,一个乞丐看他犹豫不决,无法决定要丢下多少钱时对他说的话。其实,这句话在现代生活中经常听到,但是从一个乞丐口中说出,而那个“放下”的和我们同处于物质世界,他们对物质金钱的态度很直接,完全到了率直的地步。他们毫不避讳的表达他们对物质金钱的喜好,用一套印度特有的说法来表示对物质金钱的占有欲。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们对金钱的失去表现出的豁达也是印度特有的。这种态度明显受希腊伊比鸠鲁主义,享乐主义的生活态度所影响。伊比鸠鲁说“人生何患有失。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不要说我失去了什么,而是要想他不过是回到原来的地方而已,那么,你就不会失去心中的宁静。你的爱人死了吗,不!她只不过是回到原来的地方。破产了?不!那些东西不过是放回到原来的地方而已。”[2]只是回到原来的地方而已。这是印度人对金钱流通的看法。来自物质世界的你会如此豁达么?从不隐藏对物质的渴望,那种直率纯粹的拥有欲让人哑口无言,更让人哑口无言的是,他们渴望物质却又不被物质所牵制。在印度人眼中,支配物质理所当然。精神被物质消耗殆尽,这是物质文明世界产生的肿瘤,它隐藏在暗处,不断腐蚀着人心。那些由人心创造的东西竟反过来驾御心灵,这是印度人从未想过的。在他们的心中,有着最原始的真理。你看见了吗?那些所谓的高等文明所产生的智慧竟不如恒河边一位衣衫褴褛的乞丐。听见他在对你大吼了吗?他说:“斯洼米!如果你不知道,让我告诉你,神所隐藏的人生秘密,斯洼米!我不是要钱的乞丐!”[3]
“记住所有的高兴或悲伤,都将在来临不久后消失。切记,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这样任何事情发生时,心中的宁静就永远不会消失。”[4]
如果物质幸福感持续时间无法预测,那么,平和而知足的心态带给印度人的幸福感就是绝对的长期有效。我不得不转述一下柳时和在印度的乘车经历来证明印度人的哲学。作者在印度旅行时坐上了一辆开往Rankhet的巴士。巴士开到一处小村庄的时候停了下来。经过了一个小时,作者在蒸笼般的车里崩溃了。司机为什么不在?这车子为什么不开?柳时和忍无可忍的开了口。车上的一个印度人缓缓的开口说:“司机跑去找朋友了!两个人往那边喝茶的地方走去了。”柳时和爆发了。这个时候,又一个印度人一席话让作者无话可答。最让我惊讶的是,全车的印度人都选择了心平气和的等待。“所有的一切早就已经注定好了。巴士该出发的时间到了,自然就会出发。在这之前谁也无法改变神所安排好的顺序。”[5]就像理解到了哲理的作者说的那样“人生有一定的秩序进行着,有时比我们所计划,所想的延宕几小时,其实并无大碍。”人生原本就如此。保持着自身心灵的平静。事情怎么变化,就怎么接纳它。坏的要来就让它来,好的要去就让它去。不自觉中,他们对待人生的态度显得比其他人更有风度。“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的飘逸心态被他们诠释得淋漓尽致。春秋时期,在中国离现代二字还很远很远的时候,大哲人老子在《道德经》中描绘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精神状态。他说“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知足之为足,常足矣。”[6]他告诫人们只有知足才能得以长久,而只有“致虚极,守静笃”[7]才是在尘世中保持洁净心灵的法宝。“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8]印度人一直顺着自身生命变化的轨迹生活着,风来手挡,水来土掩。以自己的方式安逸的生活着。或许对他们来说,这样顺从天命的生活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一笑了之。顺从自己的心在印度人心中是多么重要的事。圣者说:“即使要跟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妥协,也不要对自己妥协,这样就没有人可以支配你。” [9]他们顺从着人生,坚持的却是自己的心。幸福的哲理,就这样简单的包含在其中了
“我没办法证明神的存在,同时,那也不是我该做的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doc
- 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及应对策略探究.doc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显性问题及对策.doc
- 中小学教育非人性化及其回归问题初探.doc
- 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doc
- 中小学识字及写字教学探究.doc
- 中小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doc
- 中小学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评价.doc
- 中州揽胜 洛阳牡丹花会 等.doc
- 中年女性膀胱黏膜白斑术后护理.doc
- springbooot+vue基于java的房屋维修系统毕业论文.doc
-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单片机系统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doc
- 2025年溧阳纺织化学品项目申请.pptx
- 景区门票包销合同模板(3篇).docx
- 【股票技术指标学习指南】第七章第三节货币需要量的测算.doc
- 2025春 _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4】看音标写单词.doc
- 2025春 _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5】看音标写单词.doc
- 2025春 _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6】看音标写单词.doc
- 2025春 _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7】看音标写单词.doc
- 2025春 _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8】看音标写单词.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