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他者视野下李清照婚姻解读
他者视野下李清照婚姻解读摘要: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幸福婚姻在中国文学史上早已成为佳话,但事实是否如同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呢?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在脱离了中国传统认知的西方文化视野下,以英美新批评的“细读”语义之法入手,通过研读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得出看似美满的李赵婚姻中,实际上潜藏着汹涌暗潮的结论
关键词:国外汉学;李清照;赵明诚;宇文所安;内心隐秘;细读
中图分类号: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1)04-0160-05
李清照和赵明诚的伉俪情深,一直是被公认的事情。直到20世纪60年代,王汝弼先生的《论李清照》(《文史哲》,1962年第2期),提出异议,才开启了学术界对此问题的怀疑与探讨。20世纪末,国内学术界以陈祖美先生出版的“李清照作品系列”及相关论文的研究为代表,对这个问题展开了大讨论。进一步认定在看似人人艳羡的李赵婚姻下,却隐藏着赵明诚“纳妾”这个不争的事实,使得李、赵的婚姻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的瑕疵
无独有偶,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Stephen Owen)也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以长期研究汉学的眼光,立足于西方视野,看到了潜藏在李、赵看似平静幸福的婚姻下汹涌的暗流
宇文所安是哈佛大学东亚系和比较文学系的教授,自青年时期就读耶鲁大学以来,便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耶鲁大学一直被奉为美国新批评派的重镇,同时也是解构主义批评的要塞,因此,新批评派所倡导的研究方法在宇文所安的研究中时有体现,如“细读批评语义”“互文性”的运用等,都成为他研究唐诗的重要方法。在对李清照婚姻的解读中,他采用了英美新批评派的“细读”(Close Reading)批评,通过对李清照《金石录后序》的解读,从闺怨女子的“内心隐秘”出发,为我们揭开了李、赵美满婚姻的真实面纱
一、从“细读”中看出婚姻的变质
“细读”是英美新批评派惯用的手法。“细读语义是英美新批评派贯穿始终、纵横捭阖三十年之久的批评精神和方法。细读,实为细评,指对作品进行仔细的阅读和评沦,评论者在作品的结构、反讽、比喻、张力等方面中显示文本的语义。”一直浸润在美国学术界的宇文所安虽致力于汉学研究,但新批评派的方法却对他影响甚大,在他的著作中,“细读”是他喜欢的惯用方法
李清照擅长文学创作,人尽皆知;赵明诚却爱好金石著录,著有《金石录》三十卷,“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钟、鼎、?、鬲、?、彝、尊、敦之款识,丰碑、大碣,显人、晦士之事迹,凡见於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谬,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作为在词坛上颇有名气的妻子,李清照为丈夫作了《金石录后序》,既有对此书范围的括定,还有夫妻二人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李清照为数不多的散文之一,也是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第一人称文章。文章的这种性质,对于解读作者内心隐秘是非常有利的
李清照的此篇序文写于赵明诚逝世之后,宁文所安对这篇序文的探讨是从“回忆”入手(the Snares ofMemory),郑学勤先生将之译为“回忆的引诱”。既为回忆,则是对往日生活的真实再现,加上今日物是人非的感慨,更能在对比中用一种或甜蜜、或悲怆的心情,生动展现历史面貌真实的一面
陈祖美先生曾这样评价李清照:“李清照则是一位罕见的感受敏锐、思想深邃而超前,文笔既委婉又犀利的文学多面手,她的人生体验、思想感受、社会政治见解、外交主张等等,凡是可以公开的,均诉诸于诗文,不便公开的,她就把别是一家的词,作为其内心隐秘的栖息之所;把翎毛花卉等作为寓托之物。”正因为李清照既有大气豪爽的一面,同时又有着女性词人的心思细腻与敏锐触感,所以她的这种性格为后人探索她的内心世界提供了很好的媒介
不可否认,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可谓是郎有情妾有意,非常匹配,也确是幸福的,至少在婚姻的开始是这样,这从他们共同研读金石书画即可以看出。“余建中辛巳(按即公元1101年),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时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每次赵明诚告假回家,都会买上一些碑文与水果,夫妻二人边吃水果边把玩碑文,各自说出心得体会,在娱乐之中增长学识,在学问之中,夫妻二人齐头并进。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实属不易,故李清照对这一段婚姻一直念念不忘不是没有道理的
良好的兴趣爱好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但当爱好变成了嗜好并沉湎于其中时,人往往要为之受累。赵明诚对金石书画的研究有着极大的热忱,这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来支撑。享用的东西可以随时消费掉,而费尽大笔钱财与精力搜集来的书画与古器等却需要付出更大的心血来保存,在南宋时局动荡之际,这些东西的散失无疑是让人痛心疾首的事。司马光《训俭示康》:“夫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