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放射线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血象变化关系摘要: [目的] 探讨放射线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与血象变化的关系,为研究辐射损伤机制提供线索。 [方法]在对唐山市放射线工作人员全面体检的基础上,选择从事放射线工作且工龄1年的染色体异常者(凡出现环状染色体、双着丝粒染色体、无着丝粒断片和微小体,且细胞畸变率≥0.5%者均视为染色体异常)240名作为异常组;参加体检人员中所有未出现染色体异常的放射线工作者937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的血象检测结果。血象[白细胞(WBC)、单核细胞(WSC)、红细胞(RBC)、血小板(Pt)和血红蛋白(Hb)]检查采用常规法(以健康成人正常值为依据,确定研究对象的血象是否异常,计算异常率),染色体分析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采用SAS8.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异常组WBC均值(5.525×109/L)低于对照组(6.059×109/L),而WSC均值(0.367×109/L)高于对照组(0.340×109/L),均P 1年的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异常判断:凡出现环状染色体、双着丝粒染色体、无着丝粒断片和微小体,且细胞畸变率≥0.5%者均视为染色体异常)的人员240名为异常组。上述体检人员中所有未出现染色体异常的射线工作人员937名为对照组
1.2.2 血象检查 采用常规法。采静脉血2 ml,加稀释液后一分为二,通过血球记数仪,一份直接测红细胞(RBC)和血小板(Pt),另一份加溶血素后测白细胞(WBC)、单核细胞(WSC)和血红蛋白(Hb)。以健康成人正常值为依据,确定研究对象的血象是否异常
1.2.3 染色体分析 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取静脉血0.5 ml,加入含20%小牛血清的RMPI1640培养基(37 ℃)培养54 h,收获前4~6 h加入秋水仙素。常规制片。选择分散良好、形态清晰的200个中期分裂相淋巴细胞,油镜下观察其染色体畸变情况。染色体畸变类型包括环状染色体、双着丝粒染色体、无着丝粒断片和微小体等。所观察细胞内中期分裂相中出现≥1条染色体异常均记作1个畸变细胞,计算细胞畸变率。异常组240人中,无着丝粒断片和微小体≥0.5%的共145人(60.42%),双着丝粒染色体或环状染色体≥0.5%的共81人(33.75%),上述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的为14人(5.83%)。
1.2.4 统计学处理 用Excel建立数据库,双人数据录入。用SAS8.2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选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染色体畸变率与外周血象各指标计数值进行直线相关分析,计算相关系数r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1 177名研究对象中,染色体异常者240名(男188名,女52名),年龄22~54岁,平均(37.2±9.3)岁;工龄1.5~33年,平均(13.8±1.9)年。对照组937名(男734名,女203名),年龄18~53岁,平均(36.4±8.9)岁;工龄1.5~34年,平均(14.6±2.2)年。年龄和工龄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 0.05)
据文献[3]报道,吸烟对X射线引起的DNA损伤有协同作用,且吸烟的影响大于年龄。考虑吸烟也是混杂因素,对异常组与对照组吸烟情况进行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异常组累积受照剂量为1.0~84.8 mSv,中位数24.8 mSv;对照组分别为0.6~79.5 mSv,24.5 mSv,差异也无显著性(P 0.05)
2.2 异常组与对照组外周血象指标均值比较
两组的外周血象5项指标均值都在正常值范围,但异常组WBC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表1)
2.3 异常组与对照组外周血象异常率比较
造血系统和染色体对辐射损伤均较敏感。通过对异常组和对照组血象异常情况的比较,可见异常组WBC异常率(6.7%)高于对照组(2.5%),差异有显著性(P 0.05,表2)
2.4 染色体畸变率与外周血象各指标计数值的直线相关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染色体畸变率和血象各指标计数值之间的关系,对两者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染色体畸变率与WSC计数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分析表明,染色体畸变率与WSC计数呈正相关(P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我国梅毒治疗及梅毒耐药现况.doc
- 我国棉花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实证分析.doc
- 我国民办高校产权现状及其存在问题.doc
- 我国民族旅游村寨经济类型探究.doc
- 我国注册税务师制度供求均衡及优化对策.doc
- 我国沿海地区发展战略启示.doc
- 我国漆艺产业化文化自觉及战略思考.doc
- 我国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路径选择.doc
-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难点及对策分析.doc
- 我国环境犯罪危险犯立法必要性分析.doc
- 2025年共享办公空间增值服务与共享教育市场融合报告.docx
- 庭院门项目建设方案(模板).docx
- 2025年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策略在农产品品牌合作中的应用研究.docx
- 交通运输与物流:物流行业物流保险市场发展报告.docx
- 页岩气开采技术发展态势与2025年市场商业化潜力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运维服务创新模式在智能地震行业的应用案例研究.docx
- 科技与互联网融合下的5G通信技术革新趋势分析报告.docx
- 2024-2025学年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2024)苏科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农村金融普惠政策创新与实施效果评估报告.docx
- 庭院门项目创业计划书(参考模板).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