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颜真卿《祭侄文稿》评析
颜真卿《祭侄文稿》评析摘 要:在中国书法史上,艺术生命力最强、影响最深广,使后世书家受其教益最大者,莫过于王羲之与颜真卿。颜真卿一生忠烈,在完善他刚介守正、威武不屈的人品的同时,也完善了他那刚健雄浑、超逸绝尘的艺术品格,实现了人品与艺品的高度统一,受到历代书家与书法评论家的推崇。《祭侄文稿》一直以来为人所称颂,该文稿饱含了真卿公对亲人骨肉的无限哀思悲痛之情,真切的表现了颜真卿有血有肉的男儿形象。本文将对其诞生及其风格进行评析
关键词:颜真卿;祭侄文稿;雄浑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4-0241-01
颜真卿(709--784),字清臣,祖籍琅琊郡(今山东临沂),出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颜氏世家,系颜之推的七世孙,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李希烈缢杀,终年77岁。德宗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一、《祭侄文稿》的书写背景
(一)时代因素
《祭侄文稿》一直以来为人所称颂,该文稿饱含了真卿公对亲人骨肉的无限哀思悲痛之情,真切的表现了颜真卿有血有肉的男儿形象。在平定安史之乱中,颜真卿一家英勇杀敌,立下了不朽的战功,常山一战,安禄山以重兵围困,奸臣王丞业按兵不动,并篡改颜杲卿的奏章,欲想攫取战功。颜杲卿和三子季明终因寡不敌众而被叛军所俘。在敌人的屠刀面前,二位先公,毫不畏惧,宁死不屈,英勇就义。颜家三十多人一同遇害
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 ),颜真卿派侄子泉明到河北寻访颜杲卿一家流落人员,带回季明遗骨。当时颜真卿手捧遗骨,思亲之痛伴着国恨家仇,一齐涌上心头,他不禁肝胆俱裂,老泪纵横,悲愤难抑,写下了著名篇章《祭侄文稿》,为后人留下了独特而完美的艺术珍品。颜真卿写此祭文完全是情之所至,无意于书。全文268字,行草相杂,几经涂改处,如闻泣不成声,似觉肝肠欲断,表现了起伏跌宕的悲愤心情。由于怒之、哀之,笔墨自然“气粗而字险”,气郁而自敛,有大义凛然的铮铮风骨,不禁使人油然而生敬意
(二)心理因素
此帖原系祭文草稿,颜真卿本无意作书,但正因无意作书,不工而极工。整幅字写得气势凝重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祭侄稿》辉耀千古的价值就在于以真挚情感主运笔墨,不计工拙,无拘无束,纵笔豪放,一气呵成,血泪与笔墨交融,激情共浩气喷薄。书艺的长期积累,书家的忠烈个性和心头郁结的悲痛全部通过笔墨挥洒出来。此作虽是草稿,用笔迅疾,但笔笔有来历,矩度不失,侧锋、中锋、铺毫、提转等技法的运用自然入神,还将篆隶笔法运用其中,折叉、屋漏、印泥、画沙兼而有之;结字雄强茂密,宽博舒展;章法变化自然,节奏感强,墨色变化多端时见涩笔,字里行间充溢着悲愤与伤痛,升腾着正义忠烈的浩浩英气,体现了他书法上的深厚修养和精湛技法。《祭侄稿》卷面并不清爽,字迹匆促,涂抹删补之处时时可见。纵观全篇,悲愤慷慨之气溢于笔端,满纸都是对叛贼的仇恨,对亲人的痛悼。颜真卿完全是情之所至,开篇书写时,心气尚显平静,写得大小匀称,浓纤得体;随着言词的深入,行草书渐趋相杂,至“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再也抑制不住满腔悲愤,像火山迸发,狂涛倾泻,字形时大时小,行距忽宽忽窄,用墨或燥或润,笔锋有藏有露,至“呜呼哀哉”,节奏达到了高潮,随情挥洒,任笔涂抹,苍凉悲壮,跃然纸上。起首的凝重,篇末的忘情,无不是书者心绪自然流露,真可谓以文哭,以墨哭,血泪滴于笔,浩气充于文
二、《祭侄文稿》的书法风格
(一)圆转遒劲的篆籀笔法
即以圆笔中锋为主,藏锋出之。纯用中锋行笔,一改中侧并用的传统用笔方法。书家行语日:“正锋取劲,侧锋取妍”;同时一改笔画“贵瘦硬”(杜甫语)为尚肥壮,将笔画一改灵巧而为刚劲,使这篇书法作品与其表现的英雄精神更趋统一。此稿厚重处浑朴苍穆,如黄钟大吕;细劲处筋骨凝练,如金风秋鹰;转折处,或化繁为简、遒丽自然,或杀笔狠重,戛然而止;连绵处,笔圆意赅,痛快淋漓,似大河直下,一泻千里。总而言之,《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不泥古,不乖今,大胆创新,终成大家的典范之作
(二)开张自然的结体章法
此稿一反“二王”茂密瘦长、秀逸妩媚的风格,变为宽绰、自然疏朗的结体,点画外拓,弧形相向,顾盼呼应,形散而神敛。字间行气,随情而变,不计工拙,无意尤佳,圈点涂改随处可见。在不衫不履的挥写中,生动多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刚烈耿直的颜真卿感情的起伏和宣泄。行笔忽慢忽快,时疾时徐,欲行复止。字与字上牵下连,似断还连,或萦带娴熟,或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