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杜仲的研究概况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药用植物杜仲的研究概况论文.doc

  药用植物杜仲的研究概况论文 张志强,殷红 崔迎,沈书庆 【摘要】 综述了国家重点保护药用植物杜仲的生物学特性、药理作用、栽培、组织培养、活性成分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并对其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该物种资源的进一步有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杜仲;生物学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杜仲(Eumia ulmoides Oliv.)又名思仙、思仲、石思仙,是仅存于我国的第三纪孑遗植物,属于国家二类保护植物,主产于四川、重庆、陕西、湖北、河南、贵州等省,江西、甘肃、湖南、广西等省区也有种植1。杜仲作为药材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记载了杜仲药效:“杜仲性味甘、微辛、温、无毒.freel。小枝光滑,黄褐色或较淡,具片状髓。皮、枝及叶均含胶质,折断后均具有白丝。单叶互生;椭圆形或卵形,长6~18cm,宽3~7.5cm,叶的先端渐尖,基部广楔形,边缘有锯齿。幼叶上表面被柔毛较疏,下表面毛较密;老叶上表面光滑,下表面叶脉处疏被毛,叶柄长1~2cm。花单性,雌雄异株,同叶或先叶开放,生于一年生枝基部苞片的腋内,有花柄,无花被。雄花有雄蕊6~10枚;雌花有一裸露而延长的子房,子房1室,顶端有2叉状花柱。翅果卵状长椭圆形而扁,先端下凹,内有种子1粒。花期4~5月,果期9月2。 1.2 核型研究 张延东等以萌发种子的根尖为材料,对兰州地区引种的杜仲进行了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杜仲染色体较小,数目均为34条。杜仲体细胞染色体核型有2类,第1类为2n=34=20m(2SAT)+10sm+4st,第2类为2n=34=20m(2SAT)+12sm+2st。在2类核型中均见到了随体染色体,随体均位于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的短臂上。2类核型中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小于2,臂比值大于2:1 的染色体的比例在1%~50%之间,按照Stebbin的核型分类标准应属2A 核型3。 2 杜仲的繁殖与保护 2.1 无性繁殖 和其他所有栽培林木一样,良种选育是杜仲资源开发中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但杜仲树体高大,生长周期长,生长环境较难控制, 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育种很难实施。赵树泉通过实践研究提出了插根育苗、树蔸育苗、休眠枝扦插育苗等无性繁殖的方法4。马小峰等通过对不同生长素种类、不同浓度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得出杜仲扦插育苗以ABT1号生根粉,浓度为1.0mg/L,采穗母树为1年,扦插时间以6月中旬为最好5。孟宪民等也提出利用杜仲的萌枝力极强这一特性进行无性繁殖,以获得新的植株。其方法为在冬季结合施肥,松动根际周围的土壤,损伤其部分侧根,促使其产生根蘖条,第2年将萌蘖产生的小苗移走定植。也可将老龄杜仲伐后,加强水肥管理,促使其萌生蘖条,在蘖条基部进行刻伤并培土,待第2年蘖条产生新根后分离定植2。 2.2 组织培养研究 杜仲繁殖主要采用播种育苗方法,但其是雌雄异株,定植10年以上才能开花结果,种子结实有限,靠种子繁殖难以满足发展需要。据报道,采用组培的方法繁殖杜仲,生产周期短,繁殖系数高,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另外,组培快速繁殖可以保证种苗形状一致,克服种子繁殖苗木观赏形状不一致的缺点,.freelg/L NAA + 2.0mg/L BA,诱导率为95%;愈伤组织继代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 +1.0mg/L NAA + 2.0mg/L BA,成活率为98.5%; 不定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 +0.5mg/L NAA +2.0 mg/L BA,分化率为40%;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 +1.5mg/L IBA,生根率为92.5%6。 2.3 杜仲内生真菌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内生真菌研究的深入,发现通过人工发酵方法生产与其宿主植物相同的特有药用活性成分是可能的。谢辉等7从杜仲的叶片中分离出的内生真菌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活性作用。王梅霞等8从采自江苏和陕西的杜仲组织中共分离获得254株内生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鉴定分属于9个属。研究结果表明从不同地点杜仲组织中以及从杜仲不同部位组织中分离获得的内生真菌的类群与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沈书庆等9由杜仲植株的根、茎、叶分离到内生真菌,分别对各菌株进行液体培养,筛选出能产生与杜仲药材相同或相似黄酮类化合物的内生真菌。苏印泉等1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为测试菌种对杜仲根、茎、叶中分离出的20株内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物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有15个菌株至少对1种实验细菌具有抑菌活性,19株的代谢产物至少对1种实验细菌具有抑菌活性,其中有3株内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对测试病原细菌均有较强抑制作用。李爱华等11从树龄达7年以上杜仲皮中分离得到122株内生菌,其中真菌75株,细菌47株,经摇瓶培养后分析各菌株产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DG)的能力,结果发现有8株菌能产生PDG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