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职教育规划教材基础版第三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二十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2.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3.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4.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5.注意分析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课文分析
课文选自《水浒传》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古代白话长篇小说。全书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产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了起义英雄的斗争精神,揭露了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小说塑造了农民起义的英雄群像,其中有不少人物形象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学典型。林冲,就是其中之一。书中关于林冲的故事共有五回,即第七到第十一回,可分为四个阶段:岳庙烧香,樊楼饮酒,误入白虎节堂,这是一个阶段;发配沧州,野猪林遭害遇救,可作第二阶段;第三阶段,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即课文所述内容;最后是被逼上梁山,林冲终于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一、情节结构
课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林教头沧州遇旧,李小二感恩戴德。
这是故事的开端。通过插叙与对话,交代了节选部分的主要人物和事情的起因,揭示了林冲与高俅的矛盾斗争,点明了林冲与李小二的关系,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
这部分中对林冲的语言描写,揭示了他的性格特点和此时的心理状况。从“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一句可以得知,此时的林冲并无造反的打算,他只想甘心服刑。而对“生事陷害”的高俅,依然尊称他的职务“太尉”;说起本无罪过的自己,仍然说“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也说明他封建正统观念之浓厚。
第二部分(第2~6段):陆虞候密谋陷害,林教头买刀寻敌。
这是情节的发展。进一步揭示了林冲与高俅的矛盾(这里,陆虞候便是高俅的影子),预示了新的冲突的发生。
其中,林冲一听李小二的话便大怒:“……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明林冲性格中有暴躁的一面;而买刀寻敌“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说明他也有宜妥协性。
第三部分(第7~9段):林教头雪夜调差,草料场权且安身。
这是高潮到来前的跌宕。刻画了林冲的小心谨慎与顺从善良。
这部分中对林冲的心理描写“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说明他依然甘心服刑,为人逆来顺受;而出门盖火拿钥匙锁门等行为描写,则说明他的忠于职守,细致谨慎。
这部分中的环境景物描写,烘托了英雄落难的悲剧气氛,令读者对林冲产生由衷的同情;也为后文大雪压塌草厅,林冲不得不暂宿山神庙,从而逃过一劫铺垫。
第四部分(第10~12段):大风雪压塌草厅,山神庙复仇造反。
这是节选部分的高潮与结局,完成了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转变。
其中林冲在庙内听三个人说话一节,小说并未写明哪句是哪人说的,但读来却心知肚明,这是因为小说准确地把握了三个人物不同的身份、地位,令读者不宜混淆。
二、林冲的性格
本文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显示了林冲这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他初到沧州时,自认“罪囚”,怕“玷辱”李小二夫妇,表现出苟且偷生、心存幻想的性格特点。但当他得知高俅、陆谦谋害他时,便买刀寻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反抗意识。然而当寻敌不着时,他“也自心下慢了”,失去了应有的警惕。这进一步表明在林冲的思想深处,仍心存侥幸,安于现状,对官府抱有幻想。甚至到草料场后,他仍想着雪晴后修葺破屋,并乞求神明庇佑,一心只想太太平平安度刑期。这种随遇而安的念头也只有当草料场一场大火,他亲耳听到陆谦等人的对话,知道高俅必欲置自己于死地时才得以打消。他终于手刃仇人,报仇雪恨,完成了从80万禁军教头到逼上梁山的农民起义英雄的重大转变。由此可见,林冲的思想转变,不是突变,而是一种渐变,他并不具有自觉的反抗精神,而是环境逼他投奔梁山。生活的漩涡把他卷进去,他受辱、隐忍、挣扎、浮游,最后才破浪而出,劈波斩浪,奋勇前进。从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被迫反抗,投奔梁山,这是林冲性格发展中的革命性转变,而促使这种转变完成的主要动因在于“逼”字。这真所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三、故事环境
本文写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其中紧扣文题的“风雪”,描写十分简练,但对渲染故事悲壮的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推动情节的发展却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把林冲活动的背景放在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严冬季节。“彤云密布”的天、白茫茫的地、恶劣的天气既衬托林冲这个落难英雄此时此地的心境,也预示有一场更大的灾难将降临在林冲头上。
作者第二次正面描写大风雪时,说“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