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高教版)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案.docVIP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高教版)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理解朴素美、人格美的内涵,争做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3.体会景、情、理的完美结合。? 4.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体会景、情、理的完美结合。 ?教学难点:“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教学设想:运用提问、讨论法,借助多媒体使学生更形象、更具体的理解作者所要表达情感。? 教学教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阅读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美”是我们人类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关于“美”的诠释,历来都是众说纷纭,五彩缤纷,美的事物更是不胜枚举。我们也学过不少描写美的文章,如描写月下荷塘“朦胧美”的《荷塘月色》,写北平秋天的“清”、“净”、“悲凉”之美的《故都的秋》等,那么,如果美和坟墓联系在一起,你认为合适吗??   今天我们共同讨论的就是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出示课题及作者)?? 二、作者简介:?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尤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报社编辑。他早期致力于诗歌创作与翻译。欧战爆发后,流亡瑞士,从事反战和平活动。战后埋头写作。曾出访过苏联,与高尔基相识。1933年法西斯上台,他再次流亡,加入英国国籍,后辗转流寓巴西,终因对欧洲前途的绝望偕妻自杀。他一生中著有多种名人传记,突出再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并用精湛的心理分析手法,在中短篇小说《狼子野心》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其著名作品有刻画中产阶级妇女感情生活和不幸命运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及谴责法西斯迫害的《象棋的故事》等。他仅有的一部长篇小说《烦躁的心》。 出示图片:? 奢华浩大的秦始皇墓(兵马俑)、金碧辉煌的明十三陵、奇特神秘的古埃及法老墓金字塔、典雅华丽的印度泰姬陵、简陋寒碜的托尔斯泰墓。? 提问:你们认为哪座墓最美?? 答案不会统一,在这里,不要多做解释,给学生留下疑问,然后直接进入教学的下一个环节。? 范读课文? 结合上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此为个人维托尔斯泰墓是“时间最美的坟墓”?? 设疑? 问题1、文中最能概括坟墓特点的词语是什么?? 问题2、“朴素”的具体的外在表现在哪里?? 问题3、托尔斯泰为什么愿意埋葬在这样一个荒郊野外“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之中”呢? ?问题4、作者认为他获得安宁、幸福吗?? 问题5、人们参观此墓式的心情如何? ?问题6、人们为什么会这样庄重肃穆?? 问题7、人们如此敬仰他,是否仅仅因他的坟墓极为朴素?? 问题8、文中还提到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墓地的奢华,其作用是什么?? 问题9、文中还是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有什么作用?? 问题10、为什么说托尔斯泰墓是最美的??学生自行朗读课文,解答上述问题。? 第二课时? 一、答疑;? 问题1:文中最能概括坟墓特点的词语是什么?(请同学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教师明确:朴素? 问题2、“朴素”的具体外在表现在哪里?(请同学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远离尘嚣的长方形土堆;(极为普通)?   2)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入土为安,不劳顿他人)? 3)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甚至连名字也没有(淡泊名声)? 问题3:托尔斯泰为什么愿意埋葬在这样一个荒郊野外“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之中呢?? 首先插入介绍一下托尔斯泰的一些情况,同时出示幻灯片。?   十九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   评价: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列宁称他为“伟大的艺术家”?   教师明确:文中第一段“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很自然的去下文找寻答案)?教师继续提问: 1)“饱经忧患”在文中表现在哪句话?? ??????????????????????教师明确:“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 2)“新的、美好的启示”是什么?? “埋骨于那些亲手裁种的树木之下”就能获得幸福。托尔斯泰生前精神饱受痛苦,希望死后在这样朴素的坟墓中灵魂获得安宁、幸福。? 问题4、作者认为他获得安宁、幸福吗??   教师明确:获得了。? 继续提问:从哪里体现的?? 墓地的宁静,写景部分即:“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