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1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1.docVIP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1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1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1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1 一、选择题 1.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客观背景的是(  ) A.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B.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C.汉族地主与鲜卑贵族心存戒心,矛盾复杂 D.孝文帝有卓越的胆识和远见 2.北魏实行均田制,其中的“均田”是指(  ) A.没收地主多占的土地,平均分给无地农民 B.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予无地农民 C.将荒地收归国有,招募流民垦种 D.将全国土地按人口进行平均分配 3.北魏建立和进取中原的过程中,为促进本民族的封建化和向农业定居过渡,对内采取的措施有(  ) ①解散部落,实行编户 ②计口授田,劝课农桑 ③仿汉制设官 ④迁都洛阳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4.孝文帝迁都洛阳的那一年开始开凿我国佛教石窟,少林寺(如图)即是孝文帝为远道而来的印度高僧跋陀修建的。孝文帝大力提倡佛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孝文帝个人只信仰佛教 B.孝文帝特别喜欢汉族文化 C.孝文帝利用宗教加强统治 D.佛教已经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宗教 5.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一措施(  ) A.均田制B.迁都洛阳 C.新的租调制D.汉化政策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魏书·食货志》 请完成: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北魏均田制的实质。 (2)它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4)简要评议北魏孝文帝均田令的影响。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材料二 神瑞二年(415年),又不熟,京畿之内,路有行馑。……(冯太后、孝文帝)听民就丰,行者十五六。……朕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 材料三 “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若永居恒北,复值不好文之主,不免面墙耳。” 材料四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德,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臣旧将自代(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孝文帝为什么要将都城由平城迁往洛阳。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意义。 (3)材料四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一措施?从材料中找出孝文帝进行这一改革的论据。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要理解“客观”二字的含义。相对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来讲,孝文帝以外的因素均可视为客观背景。A、B、C三项都是对改革客观背景的正确表述;只有D项属于主观条件,故选D项。 答案:B 解析:均田制是一种封建的土地国有制度,就是将政府掌握的土地授予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以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增加政府收入。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时注意题干的限定词“北魏建立和进取中原的过程中”,迁都洛阳是北魏入主中原后采取的措施。 答案:C 解析: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在各民族中都有传播,不能和汉族文化画等号,孝文帝大力提倡宗教的目的是加强封建统治,故选C项。 答案:D 解析:随着汉化政策的实行,历史上强悍的鲜卑民族似乎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之中;但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是历史的进步。 参考答案:(1)北魏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占有的前提下,政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交纳赋税和服徭役。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 (2)不能抑制兼并。因为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兼并必然还会发展起来。 (3)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 (4)保证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使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促使北方少数民族逐渐定居农耕;对后世的土地制度有较大影响。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住均田制的内容及特点,以此为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