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者 则 因 与 (虚词)
回顾复习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3.【因】 9、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 10、于今无会因。 11、蒙故业,因遗策。 “与”作介词、连词、助词。作介词,和名词、代词、名词短语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如⑶⑷⑻;作连词,连接词、短语等,如⑴⑸;作助词,置于句末,相当于“欤”,如⑵⑹。⑺为实词,是动词“赞同”之意。 “则”作副词或连词。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加强判断语气;作连词,则表并列、承接、转折、假设等关系。⑵所在的句子是一个判断句,所以它是副词。⑴放在两个相同的词(或短语)中间,与“然”等表转折的词相照应,译作“虽然”;⑶⑷所在的句子成对出现,结构相同,这是表并列的特征;⑸所在的句子“若捕一条纳官”与“免一年租”前后构成假设关系,故为“那么”或“就”,⑻亦然;⑹句“则”前的“致富”与后的“弃捕蛇”构成因果关系,可译为“所以”或“就”,⑺亦然。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促织新传(与) 成名以促织大富。吴铭往拜,问曰:“吾与⑴子俱为童生,今子富贵如此,岂无法受我与⑵?”成名曰:“读圣贤书孰与⑶养促织难乎?”“读圣贤书难也。”“子言差矣!初,吾为觅得促织一备尝辛苦,殆为杖刑所笞杀;幸得一头,又不幸见毙于小儿。吾儿固已大惧,吾妻一言‘而翁归,自与⑷汝复算耳!’致小儿投井。吾几家败人亡矣!今天子又有新好,且喜好无定,有心与⑸力亦枉然矣!读圣贤书,修治国才,他日何愁无富贵与⑹?” 吴铭与⑺之,曰:“子言大善矣!吾当与⑻书为伴,终不弃也。” 1、连词: 表承接:便,就,原来是,已经是。 表假设:如果,假如,那么,就,便。 表并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表转折:却。 16则 表选择: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 2、副词: 加强判断语气,可译作是就是。 3、名词:原则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xià 。 入则孝,出则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非死则徙 以身作则。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新捕蛇者说(则) 柳柳州之后柳小元复之永州。及至,颇愕然:永州则⑴永州,然一果茂粮丰之新永州矣。 觅得蒋氏之后什桦,问焉:“若捕蛇一如尔先祖乎?”什桦曰:“否,吾护蛇,养蛇也。今之莽山烙铁头,则⑵古之永州之异蛇也。人遇之则⑶死,畜遇之则⑷亡。虽奇毒,则神药也,可以已大风,去死肌,杀三虫,故昔时若捕一条纳官,则⑸免一年租,是以永之人争奔走焉。人争捕之,致其一至绝种矣。吾祖父得逢盛世,业农致富,则⑹弃捕蛇。其深知永蛇之罕异,则⑺致力于护蛇。至余已三代也。吾非特护蛇,又试养之,业已见效也。永之人争护之,则⑻烙铁头生生不息,益民恒久矣!” 小元叹曰:“蛇之运命,定于民生也。”故为之说,以俟夫观民风者得焉。 * 一、而: 1、连词(并列、递进、承接、转折、修饰、目的、假设、因果) 2、通“尔”,第二人称代词,“你的” 3、通“如”,如同,好像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某所,而母立于兹。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1、而已:“罢了”,“了”。 2、而后:“才”,“方才”。 复音虚词: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而况:“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之意。 4、既而:“不久”,“后来”。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二、何 1、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哪里”“为什么” 3、副词,表感叹。形容词前,可译为“多么”,“怎么” 2、疑问副词,表反问 : 可译为“哪里”,“怎么”,“为什么” 4、通“呵”,可译为“喝问”,“盘查” 复音虚词: 1、何其:“多么”,“怎么”,“那么”。 2、何如,如何,奈何,若何,如……何,若……何,奈……何:“怎么办”,“怎么样”,“为什么” 今日之事何如?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若之何其以兵败君之大事也? 3、何以:“怎么”,“凭什么”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 4、何乃:“怎么”,“怎么能” 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5、无何:“不久”,“没多久”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 三、乎 1、语气助词: (1)句末: 表疑问:吗,呢 表反问:吗 表揣测:吧 表感叹:啊 (2)句中:表停顿 3、介词,相当于“于” 2、助词,形容词词尾 四、乃 1、副词: 表承接:“就”,“才”,“这才”,“于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