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昌阁碑保护研究.docVIP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昌阁碑保护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昌阁碑保护研究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昌阁碑保护研究   摘 要:石刻档案是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播的一种特殊载体。因此对石刻档案的保护刻不容缓。石刻档案的保存方式和其他档案载体的保存方式有着一定的差异。本文通过对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石刻碑文的保护研究,从保护 石刻本身的方面提出措施,有利于完善对当地民族文化继承和传播 关键词:石刻;保护;档案;价值 基金项目:本文为贵州师范学院2016年度校级学生科研项目:《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昌阁碑保护研究》项目编号:2016DXS047 1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昌阁碑的概述 铜仁市印江县是土家族苗族的居住地,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还保存着少量的文化古迹。同时印江县被誉为是“中国名茶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长寿之乡” 印江县文昌阁碑是记录印江县文昌塔的历史由来、文化,是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这对研究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文昌塔具有非常的历史价值。这一座历史的宝刹古塔吸引了周边县份的人们来到此地观赏它遗留的历史。而石碑上所刻画的文字向世人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历史史料,能够真实反应出当时的文化。石刻档案为我们所保存数以百万的档案文字,正是我们纸质档案所缺少的珍贵历史史料 1.1 文昌阁碑文的内容 文昌阁碑是在1992李敦礼撰、黄廷升书、陆安华勒石的。其碑上记载的主要文字内容是: 文昌阁位于城西里许之中寨口。邛江映带于左,圣墩屏障于右,十里绿野平畴,四周青山淡水。碧阁凌空,与江城红楼绿栏相辉映,顿使山河生色,风物添情。阁为明嘉靖十年知县颜阶始建,为五层阁楼,名『澄清楼』。嘉靖三十九年改建为九层阁,名『梓潼阁』。后废圮。崇祯二年知县史谏重建,始名『文昌阁』。明末清初,毁于兵燹(xiǎn,战火)。清康熙二十年知县马士芳再建,高七十尺,四层八面。嗣后时圮时修,时修时圮。至清中叶,原阁已不复存在,唯断碑残础零落于荒烟蔓草间。道光十六年,陕西人郑士范来宰吾邑,始应乡人之请,毅然重修。道光十九年阁成。方园八面,七层,通高三十八点二十七米,合市尺十二丈有奇。内为木构架,外砌方砖。有墙六十二丈围护。石阶净洁,古柏萧萧,蔚然大观也。至今一百五十余年,阁体巍然屹立。然流水夕阳,历史沧桑,风雨消磨,复遭人为损坏,塔尖崩颓,阁顶破漏,檐瓦脱落,阁檐、翘角、檩椽及阁内楼梯俱皆腐朽,楼面残缺,石阶拆毁,碑碣无存。长此风蚀雨浸,终有颓塌之危,邑人极为忧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通人和,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文昌阁于一九八五年由省人民政府行文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嗣后,省,地党政领导和文化、民委部门官员曾多次实地察看,并商定由省、地、县合资维修,一九八八年六月,文昌阁维修领导小组成立,专职维修事宜。一九九一年八月三日正式动工,一九九二年四月三十日竣工。此次维修,遵循整旧如旧之文物维修原则,保持原貌。瓦面改用深灰色琉璃瓦,一律重新翻盖。外则阁【 】翘檐,檩桷风铃整更一新,联额题咏、图案装饰艳【】如初。内则楼层廊柱?a整无痕,木梯坚实沉厚,楼口围以雕栏,梯步护之扶手。重新安砌阁前平台阶石,阁侧更添碑廊设置。但见白阁巍然,烟云绕顶,朝霞夕照,铁马叮,浑然一百五十年前貌。考文昌阁自颜公首建,史公重建,历六十年而马士芳修之,又百余年而郑士范再建,至今维修,又一百五十余年也。创建维修,率皆胜事。阁名文昌,即之意,古人实籍此阁以寓振兴文化之训,俾后人见阁知警耳。无怪我印江各族人民修而圮,圮而复修,历数百年不废其志,特视此阁为振兴印江文教之鼎铭也。值兹盛世,科学昌明,文凤鼎盛,我父老昆弟见阁而兴幽思,激扬壮志。行见钟灵毓秀,俊彩星驰,为祖国建设献智,为桑梓兴隆造福,岂仅文物之维护,更有厚望于来者焉。谨序 1.2 文昌阁碑的形式 文昌阁碑是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政府在一九九二年五月所立。碑 ,专立一块长方形石头 ,并在其表刻文字[1]。石刻的制作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案刻在天然的崖壁和自然石质表面;另一种就是?集专门的石头,制作成为碑体后再进行纂刻。而文昌阁石碑就是属于后者,经专门采集石头的工人,后经过石匠精心打磨成特定的石块,然后再请雕刻家在碑体上按照事先写好的文字进行雕刻,在雕刻的过程中必须一心一意,这样才能保证在无错字、漏字的情况下完成对碑文的篆刻。石刻的内容分类多种多样,它们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其中分类方式主要表现为:墓碑石刻、纪念碑刻及警示碑刻这三大种类[2]。在这里的文昌阁石碑是属于纪念碑刻。碑文的内容讲述了印江县文昌阁的建筑历程,还包含了前人对后人的种种期望等。其次,石碑长100厘米、宽15厘米、高150厘米,基座长135厘米、宽50厘米、高20厘米[3] 2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昌阁碑的特点与价值 2.1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昌阁碑的特点 文昌阁的石碑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