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敦煌服饰消费探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宋时期敦煌服饰消费探析

唐宋时期敦煌服饰消费探析   摘 要:消费行为的产生和消费生活的呈现,不仅与地理等自然因素有关,还与社会、社会结构等环境因素息息相关。唐宋时期,从天子到庶民,朝廷构建了一整套秩序,形成了“上下有等”“贵贱有别”的阶层等级秩序。敦煌文书中,有大量关于唐宋时期民众服饰消费的记载,包括衣、鞋帽、女性化妆消费等诸多方面 关键词:唐宋时期;敦煌;服饰消费 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识码:A 服饰,主要包括人们的衣、裤、帽、鞋、袜以及人的发饰和各种金银珠宝首饰。此外,诸如头巾、围巾、手帕、扇子、伞、荷包、提袋等物品,也在服饰之列 如年鉴学派大师费尔南“一部服饰史所涵盖的问题,包括原料、工艺、成本、文化性格、流行时尚与社会阶级制度等。如果社会处在稳定停滞的状态,那么服饰变革也不会太大。唯有整个社会秩序急速变动时,穿着才会发生变化。”[1]由此可见服饰消费生活涵盖范围很广,同时服饰变迁也是思想变迁和社会波动的反映 唐代的服饰消费方面,从天子到庶民,朝廷构建了一整套秩序,形成了“上下有等”“贵贱有别”的阶层等级秩序。如在服色方面,唐高祖时期唐代百官的服色有紫、朱、黄、绿、青等,《新唐书“天子袍衫稍用赤、黄,遂禁臣民服。亲王及三品、二王后,服大科绫罗,色用紫,饰以玉。五品以上服小科绫罗,色用朱,饰以金。六品以上服丝布交梭双圳绫,色用黄。六品、七品服用绿,饰以银。八品、九品服用青,饰以?B石。勋官之服,随其品而加佩刀、砺、纷??。流外官、庶人、部曲、奴婢,则服?绢施布,色用黄白,饰以铁、铜。”唐太宗贞观年间,服色又改为紫、绯、绿、青四种色等,“以紫为三品之服,金玉带?十三;绯为四品之服,金带?十一;浅绯为五品之服,金带?十;深绿为六品之服,浅绿为七品之服,皆银带?九;深青为八品之服,浅青为九品之服,皆?B石带?八;黄为流外官及庶人之服,铜铁带?七。” 因服饰颜色的差异,朝廷出台并严格执行服饰政策,“实际上已经人为地从服装消费方面将各消费群体进行了阶级阶层定位,这种定位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以法定形式立下来,使人们各守其位、不得僭越。”[2]其实,这种严厉的法令制度下还隐含着另一种意味,即文化的认同,或者说是身份区隔的体现。表现于外的服饰消费,仅仅因为直观视觉之差,就可以明白无误地辨认出“他是谁”和“我是谁”来 那么,唐宋时期敦煌的服饰消费又是怎样的呢?据现存敦煌石窟中的壁画和塑像资料,社会服饰的内容,概括起来,当时的服饰可归纳为三大类:一类是以供养人为主的当世人穿着的画像式的写实性服饰,一类是故事画或雕塑中的人物穿着的贴近生活的求实性服饰,一类是神、仙、佛等神化人物穿着的浪漫化的艺术性服饰 谭蝉雪将古时敦煌地区的服饰特色概括为“胡服汉装呈异彩”,即胡服汉装的流行和服饰文化的多元化[3] 一、衣的消费 在古代,“衣”除了统指身上穿的衣服,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衣”泛指一切蔽体的东西,如头衣(帽)、上衣、下衣(裤)、足衣(鞋、袜)等。狭义的“衣”仅指上衣 唐宋时期敦煌社会衣的消费内容,即指狭义的“衣”。就社会阶层来看,一般民户的衣着消费都比较欠缺。敦煌地区虽种植桑麻,但似乎离自给自足还有差距。如大谷2836《敦煌县录事董文彻牒 敦煌县检校营田人等牒》[4]就谈到: 1.家奴客须着,贫儿又要衣充。相学鹤望和籴 2.谷麦漫将费尽。和籴既无定准,自??郎受单 3.寒。岂唯虚丧光阴,赤露诚亦难忍乃其桑麻 4.累年劝种,百姓并足自供。望请检校营田官 5.便即月别点阅萦子及布。城内县官自巡,如有 6.一家不缉绩者,罚一回车驮还使。庶望规模 7.递洽、纯朴相依。谨以牒举、请裁、谨牒 8. 长安三年三月 日 录事董文彻牒 9.付 司 辩 示(大) 10.一日 11.三月一日 录事 受 12..尉摄主簿 付司户 13.检案泽白 14. 一日 (下略) 说明当时敦煌贫家衣饰欠缺,衣饰消费在很大程度上仰仗于和籴。直到唐天宝年间(742―755年),敦煌和籴的规模仍然很大。据《唐天宝四载(745)河西豆卢军会计牒》记载,录文如下: (前缺) 1.壹万肆伯伍拾伍硕肆斗壹胜捌合粟 2.斗估廿七文,计贰阡捌伯贰拾贰贯玖伯陆拾贰文八分 3. 壹万肆拾肆硕陆胜柒合斛斗,准和籴估 4.折填充交籴疋段本。其斛斗收附军仓。三 5.载夏季载支粮帐讫 6.肆伯伍拾陆硕捌斗伍胜柒合小麦 7.壹伯肆拾柒硕肆斗青麦 8.壹伯硕肆斗豌豆 9.玖阡叁伯叁拾玖硕肆斗壹胜粟…… 10.壹阡壹伯壹拾陆硕捌合粟填本外 11.利润其粟收附,同前季利润帐 12.讫 13.伍阡柒伯玖拾壹硕贰斗肆胜肆合斛斗 14.三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