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王安石对中唐诗人的接受
论王安石对中唐诗人的接受 摘 要:王安石诗歌在“宋调”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与他对整个唐代诗歌的接受和把握是有密切联系的。其对中唐诗人的学习和借鉴,对王安石诗歌创作的发展与“荆公体”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王安石 诗歌 中唐诗人 接受
王安石说:“领略非一家,高辞殆天得。”只有广采、博取各家之长,才能使自己的语言臻于完美,进入应用自如的化境。所以,他对中唐诗人的学习和借鉴,也不会止步于一家,而是出入众家
一、对韩愈诗歌的接受与学习
从接受学的角度来看,韩愈是宋人乐于研究与评价的“热点人物”之一,正如钱锺书在《谈艺录》中所说:“韩昌黎之在北宋,可谓千秋万岁,名不寂寞者矣。”{1}自宋初以来,研究、学习、评价韩愈已蔚然成风,至诗文革新运动展开,文坛盟主欧阳修振臂高呼,打开了北宋韩愈接受史的新局面,一时间,韩愈的影响掀起轩然大波。当北宋士人奉韩愈为楷模,多加推崇之时,王安石却与多数人异趣,对韩愈多有贬抑与轻慢之词,宋初以来对韩愈的褒扬之流到王安石这里被截止了。其中最有名的一段公案,即发生在文坛盟主欧阳修与王安石之间。欧阳修《赠王介甫》诗云:“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尘埃拂旧弦。常恨闻名不相识,相逢樽酒曷留连?”王安石回赠《奉酬永叔见赠》云:“欲传道义心虽壮,强学文章力已穷。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抠衣最出诸生后,倒屣尝倾广座中,只恐虚名因此得,嘉篇为贶岂宜蒙。”在欧阳修看来,李白之诗、韩愈之文,是诗歌和文章的典范,故借李白和韩愈以赞美王安石的诗文,也有“付子斯文”之意。然而王安石并不领情,可见他只服膺孟子的仁义之道,对于徒有文辞而道学不精纯的韩愈是不以为然的
虽然王安石对韩愈颇有微词,但其贬抑主要是在道学理论及其历史观等方面,其诗文是显然接受了韩愈的影响。其《寄孙正之》诗云:“少时已感韩子诗,东西南北俱欲往。新年尤觉此语悲,恨无羽翼超惚恍。肺肝欲绝形骸外,涕泪自落衣巾上。此忧难与世共知,忆子论心更惆怅。”其对韩诗的景仰之情昭然。王安石诗歌也多有学韩愈处。邵博就举出了一个这方面的例子:
王荆公以“力去陈言夸未俗,可怜无补费精神”薄韩退之矣,然“喜深将策试,惊密仰檐窥”,又“气严当酒暖,洒急听窗知”,皆退之雪诗也。荆公《咏雪》则云:“借问火城将策试,何如云屋听窗知。”全用退之句也。去古人陈言以为非,用古人陈言乃为是邪?{2}
对于邵博的记载,钱锺书曰:
邵氏《闻见后录》卷十八以为荆公既鄙夷退之力去陈言,而自作《雪诗》,又全袭退之语。余按荆公《读韩》“可怜无补费精神”一语,即退之《赠崔立之》诗中语,改“益”字为“补”字。在荆公或为反唇之讥,邵氏欲以矛攻盾,何为近舍此耶?荆公诗语之自昌黎沾丐者,不知凡几,岂特《雪诗》而已。{3}
李壁注引王俦语曰:
观介父“何敢望韩公”之语,是犹不愿为退之,且讥文忠公之喜学韩也。然荆公于退之之文,步趋俯仰,盖升其堂入其室矣,而其言若是,岂好学者常慕其所未至,而厌其所已得耶?{4}
钱锺书认为王俦之见“不免回护”,王安石于韩愈学术文章及立身行事,皆有贬词,“殆激于欧公、程子辈之尊崇,而故作别调,拗相公之本色然欤”“且不知荆公诗法,亦若永叔之本于昌黎;忖他人之同学,欲独得其不传,遂如逢蒙挽射羿之弓,康成操入室之戈耳”。{5}
钱先生在《谈艺录》一八“荆公用昌黎诗”条中还不厌其烦地罗列了大量王安石诗中袭退之语的地方,有偷语者,有偷意者,亦有偷势者。钱锺书曰:
如《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之“或昏眠委翳”四句、《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之“或撞关以攻”十二句,全套昌黎《南山诗》“烂漫堆众皱”一段格调。《和文淑湓浦见寄》之“发为感伤无翠葆,眼从瞻望有玄花”又本于昌黎《次邓州界》之“心讶愁来惟贮火,眼知别后自添花”。匪特“玄花”二字,撷取昌黎《寄崔立之》诗“玄花着两眼”句也。{6}
并指出“荆公五七言古诗善用语助,有以文为诗、浑灏古茂之致,此秘尤得昌黎之传”{7}。这些都是极好的意见,对于从更深层次上理解王安石诗歌及其与韩诗的关系是大有帮助的
除了钱锺书《谈艺录》一八“荆公用昌黎诗”条中列举的例证外,类似的例证还有很多。其“山木鸣四壁,疑身在波涛”,李壁注引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一首因献杨常侍》:“夜风一何喧,杉桧屡磨。犹疑在波涛,怵惕梦成魇。”王诗确是受到韩诗的启发,但它语简意足,后来居上。其“山木悲鸣水怒流,百虫专夜思高秋”,李壁注云:“退之诗夜深静卧百虫绝。此言百虫专夜,皆佳。”的确,王诗反用韩愈《山石》诗中句意,生动地写出了秋夜虫鸣不绝的情景
但荆公最注重学习韩诗的地方还是“以文为诗”
首先,以散文语言入诗
这表现在句式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