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煤制油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煤制油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of Coal Gasification Industry
Wang Fusheng
(Baoji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Fengxiang Normal College,Baoji 721400,China)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石油产品的需求增长,石油缺口增大及石油枯竭的步伐加快。煤制油作为中国石油安全战略储备项目,什么机遇的到来才能刺激、带动煤制油从安全战略储备项目转为大规模工业化,带来新一轮高成本投资的热潮?
Abstract: With the economy growing, people’s life is constantly improving, need of petroleum product increasing, oil breach expanding. Oil is drying up. As the reserve project of China oil safety strategy, the article studied the opportunity that can stimulate and drive the conversion of CTL from the reserve project of China oil safety strategy to large-scale industrialization and a new round of high-cost investment.
关键词:煤制油 煤制油前景 能源战略机遇
Key words: CTL;prospect of CTL;energy strategy and opportunity
中图分类号:[TE-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028-02
1石油的广泛用途
石油及石油产品几乎在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显示其作用和存在。因此石油不仅被人们誉为“工业的血液”,而且更为可赞的是它全身是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还将继续扩大,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石油产品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其中,各种燃料产量最大,约占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其中汽油是消耗量最大的品种。汽油主要用作汽车、摩托车、快艇、飞机的燃料。其次是柴油,主要用于大型载重汽车和现在改装后的的小型汽车,燃料油用作锅炉、轮船及工业炉的燃料。石油溶剂,用于香精、油脂、试剂、橡胶加工、涂料工业的溶剂,或清洗仪器、仪表、机械零件等。润滑油,从石油制得的润滑油约占总润滑剂产量的95%以上。除润滑性能外,还具有冷却、密封、防腐、绝缘、清洗、传递能量的作用。石蜡油,包括石蜡(占总消耗量的10%)、地蜡、石油脂等。石蜡主要做包装材料、化妆品原料及蜡制品,也可做为化工原料产脂肪酸(肥皂原料)。石油沥青,主要供道路、建筑用。石油焦,用于冶金(钢、铝)、化工(电石)行业做电极
2中国石油资源的来源
中国石油的来源,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开采国内已经发现和国外已经占有的油田;二是通过政治和经济的方式参与国际有序竞争继续获得石油资源;三是进口成品油;四是用一种工业手段来生产、代替石油的枯竭,而这种技术就是煤制油,它是将中国丰富的煤炭能源转变为较紧缺的石油资源的一条新途径。煤液化,并非将固体煤制成液体煤,而是将煤这种固体燃料转化为更有价值的液体燃料,例如转化为汽油,大众媒体将其叫作“煤制油”
3中国石油依赖进口状况过于被动
我国的能源生产及消费呈现出“富煤、缺油、少气”,我国的化石燃料储藏在世界排名名列前茅,但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实际人均支配固体燃料根本不够。?S着中国经济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快速发展,对国外石油的需求也随之增长,中国自1993年起首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一路攀升,到2009年已达51.29%。截至2009年,中国已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在未来几年内,中国的石油消费预计还将不断增长,2009年,中国先后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西、厄瓜多尔等国签署“贷款换石油”等重大能源合作项目,涉及金额超过400亿美元。资源国获得了资金,中国也获得了稳定的能源供应。比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2009年海外原油加工量为1006万吨,比2008年增加了9.6%。此外,中石油2009年通过海外石油管道进口了3925万吨原油,同比增加了7%。[2]
国际原油虽然呈天价增长趋势,但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