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00万吨煤矿西一煤采区设计说明.docVIP

年产00万吨煤矿西一煤采区设计说明.doc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年产00万吨煤矿西一煤采区设计说明

沈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红阳三矿西一七煤采区设计 说 明 书 设计能力:年产100万吨 矿 长:  总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红阳三矿 参 加 设 计 人 员 专 业 姓 名 职 称 采 矿 工 程 师 采 矿 工 程 师 采 矿 工 程 师 采 矿 工 程 师 采 矿 助理工程师 通 风 工 程 师 通 风 助理工程师 机 电 工 程 师 机 电 工 程 师 机 电 助理工程师 地 质 工 程 师 地 质 高级工程师 前 言 红阳三矿于1991年12月26日破土动工,1997年5月投入试生产,2000年12月27日正式移交生产。矿井原设计生产能力为150万吨。 矿井为立井单水平开拓,现有的生产采区为北二上、下采区。准备采区为西一采区和南一采区。 本次的采区设计只作7煤层的设计,由于3煤层可采范围小,12煤层在本采区内以-1000米等高线为界,开采范围小,储量少,将来可以利用北二上、下采区系统联合开采,所以此次采区设计只作七煤的设计说明书。 本次设计主要依据: 1、原东煤公司煤田地质局一O三勘探队编制的《红阳煤田三井精查地质报告》; 2、红阳三矿地测科编制的《西一采区地质说明书》; 3、《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设计规范》及公司和矿有关指示精神。 目  录 1.地质概况 1 1.1地层 1 1.2构造 2 1.3煤层与煤质 3 1.4水文地质 5 1.5瓦斯、煤尘、煤自燃倾向和地温 6 2.生产能力及工作制度 8 2.1储量 8 2.2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8 2.3工作制度 8 3.开拓与开采 9 3.1开拓方式与开拓系统 9 3.2掘进方式 9 3.3采区布置及采煤方法 9· 4.设备选型及计算 12 4.1工作面设备选型 14 4.2采区运输设备能力校核 15 5.采区通风 18 5.1概况 18 5.2通风系统 19 5.3采区风量计算 19 5.4通风阻力计算 22 6.采区供电与通讯系统 23 6.1采区机电设备 23 6.2采区供电 33 6.3采区压风、排水、降温系统 42 6.4采区监测监控及通讯系统 50 7.安全技术措施 51 7.1安全设施 51 7.2灾害预防 52 8.采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5 1.地质概况 1.1地层 西一采区地层由第四系,第三系、侏罗系、二迭系、石炭系、奥陶系地层组成。现由新至老叙述如下: 1.1.1 第四系(Q) 主要为冲积洪积相及河漫相,湖沼相堆积同,岩性为砂、砂砾、砾石,夹少量粘土、亚粘土、亚砂土及淤泥组成,总厚度137.7m~m,平均厚155.07m。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1.1.2第三系(N) 新第三系:由黄褐色、灰绿色泥岩、砂岩、砂砾岩组成,固结比较疏松,呈半成岩状态。偶夹薄层木质褐煤。总厚度0~21.08m,平均厚14.19m。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1.1.3 侏罗系上统大明山组(J3) 本组地层角度不整合超覆沉积在上古生界不同层位之上,根据岩性可分为三段: 上段梨树沟层,为灰色、灰绿色泥岩、灰白色凝灰岩夹薄层砂岩、粉砂岩、泥岩及浅灰色泥岩。 中段小岭火山岩层。以中酸性安山岩、流纹岩、安山质集块岩、凝灰岩为主间夹薄层紫红色粉砂岩。 下段小东沟层,以紫色厚层粉砂岩为主,夹薄层灰绿色杏仁状玄武岩。底部有15.0m左右的灰岩质砾岩。 本组厚577.83m~m,平均厚:598.88m。 1.1.4 石炭系(C): 1)上统太原组(C3): 本组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含煤七层(层号为8-14,其中12、13煤为沉积较为稳定的中厚可采煤层)。该组按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上部黑色泥岩,夹薄层灰岩段和中部砂岩段;下部含煤段(该区底部为D层耐火粘土);底部砂岩段。本组厚67.70m~m,平均厚72.98m。 2)中统本溪组(C2): 平行不整合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之上,按岩性大致可分为上、下两段,总厚150m左右。上段由5~7层薄层灰岩和浅灰绿色砂岩互层组成,灰岩厚度一般不大。下段以紫色、杂色粘土质泥岩为主,夹灰绿色砂岩。粘土岩黑色泥岩,底部为山西式铁矿及G层耐火粘土。 1.1.5 奥陶系中统马沟家组(O2) 本组岩层的组成以深灰、灰褐色厚层石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含大量的头足类及角石类化石为其特征,该组约400m。 1.2构造 1.2.1褶曲 西一采区地层平缓,产状250°~310o∠4°~12o, 总体为单斜构造,而在单斜构造内有宽缓背向背斜,起伏较小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