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唐代广州的海外交易市舶制度与财政.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唐代广州的海外交易市舶制度与财政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 年第 1 期 论唐代广州的海外交易、市舶制度与财政 陈明光 靳小龙 (厦门大学历史系  361005)   内容提要: 以往有不少论著把唐朝以广州为中心的海外交易视为国家财政收入 的重要来源 ,这种论断值得重新考虑。本文区分帝室财政、国家财政、地方财政三个 层面 ,结合其它财政制度 ,从海外进口商品构成、“收市”的财政意义、“进奉”的不同财 政内涵、商税制度等方面 ,详加探讨 ,认为广州海外交易、市舶制度与唐朝财政的关 系 ,最基本或最主要的关系是为帝室财政采购进口珍异 ,这对于国家财政是一笔不菲 的财政支出;无论是国家财政收入或是地方财政收入 ,从广州海外贸易的受益均微乎 其微。广州海外贸易、市舶制度在唐朝财政中的这种地位 ,除了受当时进口商品构成 及帝室奢侈性消费需求的制约 ,还与在商品经济有待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之下 ,唐朝 君臣利用商品交换手段理财的自觉性不高有关。 关键词 :唐代  海外贸易  市舶制度 在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上 ,唐朝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20 世纪以来的研究已经指明 , 唐朝以广州为中心的海外交易的重要性大大超过前代 ,特别是在广州设置市舶使 ,押蕃舶使之 类的官员管理海外交易 ,是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 , 因而近年来对唐朝市舶制度的研究继续深 ① 入。 在现有研究中 ,广州的海外交易、市舶制度与唐朝财政收入的关系 ,是一个较受关注的问 题 ,不少论著均有论及 ,并且多给予较高的评价。例如 ,有的认为 :“朝廷之所以特设市舶使专 官 , 以经营此项交易,其目的之一是为了给皇帝后妃搜求珍宝 , 以满足其奢侈需要;其目的之二 是为了抽取‘舶脚’———商税 , 以裕财政收入。由于是公私两利,故最初市舶使多以宦官充任 , ② ( ) 搜括所得 ,多入皇帝私库 , 同时又获得一大笔税收。” 有的认为 :“唐朝 市舶贸易是在广州 ( ) 市舶使主持下的另一种官方贸易形式 , 以禁榷 即专卖制度 为核心 ,征抽‘舶脚’,收取‘上供’, 以充内庭, 以裕财政。唐中后期,这一形式在官方贸易中居主导地位 ,为国家带来越来越多的 ③ 财政收入”;广州的对外交易的作用在于“为国家提供重要的财政来源”。 有的认为 :“广州的 ④ 海外贸易 ,对于唐朝的财政收入影响极大”。 有的认为 :“随着对市舶贸易进行管理的内容增 多 ,特别是征收重税和进奉聚敛 ,使得市舶收入在唐国家财政中的地位日趋重要。”甚至是处于 ① ( ) 最近的新作 ,如宁志新 : 《试论唐代市舶使的职能及其任职特点》《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6 年第 1 期 《唐代市、 ( ) ( ) 舶制度若干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 年第 1 期 ;黎虎 : 《唐代市舶使与市舶管理》《历史研究》1998 年第 3 期 ;王 ( ) 川 : 《论市舶太监在唐代岭南之产生》《中山大学学报》2000 年第 2 期 。 ② 傅筑夫 :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4 卷 ,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 ,第 454 页。 ③ 李庆新 : 《论唐代广州的对外交易》, 《中国史研究》1992 年第 4 期。 ④ 李金明、廖大珂著 : 《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第 35 页。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