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某地区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pdf
· 卫生研究· 一2007年l2月第45卷第24期
某地区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来亦超
(南京市秦淮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210006)
【摘要】目的 了解某地区甲、乙类传染病疫情现状,探讨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
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该地区2006年法定报告传染病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该地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
共报告7种694例,报告发病率为223.46/10万,比2005年下降15.90%;报告发病率在前5位的依次是肺结核、淋病、梅
毒、病毒性肝炎、痢疾,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数的96.54%。结论 该地区的法定传染病在总体上得到了控制,在今后的一段
时期内,要加大对呼吸道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控力度。
【关键词】传染病;发病率;疫情
【中图分类号】R1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01(2007)24—122—02
目前虽然我国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法定 表1 2006年法定甲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
报告传染病死亡人数不断减少,在居民死因构成的位次逐渐后
移,但是传染病防治问题仍不容忽视,部分传染病的危害依然十
分严重,部分曾被控制的传染病再次肆虐,疾病谱在发生逐渐的
转变。为了解某地区甲、乙类传染病瘦隋现状,探讨流行规律,为 氍呸
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对该地区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进
行了统计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地区概况
该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某大型城市的东南部,属中纬度亚
2.2 分布特征
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具有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的特点。区域面积
2.2.1传播途径分析 血源性及性传播疾病有淋病、梅毒、乙
22.36平方公里,区境地貌以平原为主,间有若干座小山岗,区
肝、丙肝4种共361例,占52.02%;呼吸道传染病有肺结核、麻
内自然河、人工河错落。2006年人口数为31.06万人。人口密度
疹、猩红热共3种243例,占35.01%;肠道传染病有细菌性痢疾、
为1.39万人/平方公里。男性占51.81%,女性占48.19%;汉族
戊肝、肝炎(未分型)、甲肝共4种90例,占12.97%。
人口占97.22%,回族占2.62%。2006年居民期望寿命为76.61
2.2.2 季节分布 按不同传播途径分类,呼吸道传染病及肠道
岁,其中男性为74.29岁,女性为78.97岁。社会抚养系数(14岁
传染病均呈现两个峰,—个是3月份,另—个为7~9月份。见图1。
以下及60岁以上人口数÷l5~59岁人口数)为35.40%,医学敏
感人口(5岁以下及55岁以上人口数÷总人口数)为21.64%,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13.58%,已进入老龄化
人口。
1.2 资料来源
本文所用传染病疫情信息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
理系统。基本人口资料来源于区统计局。
1.3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 月骨
图1 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按月发病情况
2 结果
2.2.3 人群的年龄陛别分布 各个年龄组均有发生,在20~29
2.1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