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杜威伦理思想中的知行关系论文.docVIP

试析杜威伦理思想中的知行关系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杜威伦理思想中的知行关系论文.doc

  试析杜威伦理思想中的知行关系论文 论文摘要:知行关系的问题是伦理学的重要问题,杜威论说的角度与众不同,他认为人类长久以来在寻求确定性和安全感的过程中,造成“知”与“行”分离的传统。这种传统又造成旁观者道德认知模式的局限性。对此,他指出道德知识的特性不在于寻求确定不变的规则和条目,而在于付诸日常的道德行为实践。要实现这种认识,区分道德观念和关于道德的观念是必要的。 论文关键词:道德知识;道德行为;道德观念;关于道德的观念 知行关系的问题在哲学和教育学领域都是一个基本问题。在伦理学中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杜威在这个问题上的论述角度与以往的学者不同,他认为人类是在寻求确定性和安全感的过程中..毕业,造成“知”与“行”分离的传统。 在这样的传统之下,形成一种旁观者的认知模式,主张通过静观和默想的方式就可以获得知识,从而贬低行为实践在认知中的作用。知行关系表现在伦理学领域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道德知识并不是孤立的,它的意义在于诉诸理智的行动。在这里,“行”是优先于“知”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却总是崇尚纯粹的道德知识而忽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实践。针对这一状况,杜威指出区分“道德观念”和“关于道德的观念”是十分必要的,并进一步提出要对道德教育模式进行全面的改造,即用间接的道德教育模式取代直接的道德教育模式。 1解析知识和行为分离的传统 在伦理学领域,知行关系的问题可谓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杜威论说的角度别出心裁,他是借助知识和经验对人类精神的影响这个主题来阐发知行关系的。通过考察人类发展的历史,他认为人类有史以来就生活在“危险”的世界中:生、老、病、死、饥饿、瘟疫、战争,以及狩猎无定、气候变化、季节变迁等等,都使人们常常有一种由不确定而产生的危险感。人们要摆脱不确定性,在心灵上找到一种慰藉和安慰。起初人们通过祈祷、献祭、礼仪和巫祀等方式试图同周围决定着自己命运的各种力量和解。但是不久,人们就开始用虔敬与忠诚的内心态度代替外表上的礼仪。但是光有信仰和礼教是不行的,外在环境的不断逼迫,尤其当面对生死存亡的时候,人们还是不得不注意一些最基本的事实以及与这些事实相联系的技术。因为人们固然可以对脱离实际的知识抱有幻想,但在另一方面,却不得不以实用的技能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于是,人们开始重视另一个途径,就是劳动和艺术(包括工艺与技术在内的广义的艺术)的途径,它们是用行动来改变世界的途径。与前面那些通过感情和观念改变自我的途径一起,构成人们与周围世界沟通的桥梁。这两种途径“一个是精神的慰藉,一个是日用的操作,有时融洽相处,有时冲突,各立门户。这种关系后来就演变成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以及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但总的来说,前者一直凌驾于后者之上。对于理论一直凌驾于实践之上,或者说“把纯理智和理智活动提升到实际事务之上”的倾向的产生,杜威解释说,正是由于人们对于确定性的寻求抬高了精神信仰,贬低了艺术(广义的艺术)和劳动的地位。人们总是相信对于纯粹知识的追求可以获得安全和保障,这样就造成知识(纯理智的知识)和实践(纯技艺的实践)的分离,而且二者越走越远,积重难返。 杜威认为,知识和行为分离的传统,传统的哲学家是难逃其责的。他们夸耀自己的职能,把理论置于实践之上,认为完全的确定性只能在纯粹的认知活动中才能实现,并且把这种倾向加以公式化和合理化,把寻求确定性的传统延续下来。而这些对纯粹知识的崇拜而忽视行为与实践意义的做法恰恰忽视人类可能达到实际安全的途径。究竟如何来解决这样的尴尬呢?杜威认为当务之急是对传统的哲学观念进行改造。哲学应该放弃纯粹理论的自以为是的确定性,不再去强化高贵者和卑下者之间的鸿沟以及高高在上的观念和凡俗事物之间的鸿沟。摆脱确定性的束缚,深入到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人们在日常实践中总是要面对不断变化的生活情境,只有创造性地摸索具体的生活情境,人才能够不断完善和发展。因此,哲学必须面对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现实生活的挑战,在一个充满风险和变化的环境进行理智的支配。 哲学应与各门科学携手合作而不是对它们作原教旨主义式的抵制。只有这样,获得实际的应对途径才有可能。由于在哲学观念上这种革命性的转变,杜威与以往的立场分道扬镳,也正是因为如此这般地反对抽象的确定性,关注现实的情境应变,一些人认为他亵渎了伦理学一向所追求的道德神圣性。 人类是在追求确定性的过程中造成理论和实践的分离,知识和行为的分离,同时也形成一种旁观者认知模式。这种旁观者认知模式所具有的局限性反过来又加重了“知”与“行”的分离。旁观者认知模式,先预设一个独立存在着的认识对象(theReality),再假设一个作为认知主体的“知者”(theKnower)。知者通过静观、默想和沉思等途径就可以达到认识的目的。 这种旁观者认知模式以贝克莱为代表,他认为,人感觉到世界,世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