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管理在市管理中的主导地位 由于在社会主义市场.ppt

城市规划管理在市管理中的主导地位 由于在社会主义市场.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规划管理在市管理中的主导地位 由于在社会主义市场

城市规划管理在城市管理中的主导地位 由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建设、经营和管理城市的基础设施,而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起主导作用,因此,城市规划管理在城市中处于主导型的龙头地位,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科学地确定一个城市主导产业的性质、数量和布局,是城市规划的主导性环节。 根据主导产业的需要和布局,布局配置产业;根据由主导产业加配套产业组成的支柱产业群和市民居住小区,布局交通干线、生产和生活所需的共同产业包括商业、饮食业、教文卫体等公共事业。 城市发展战略可以分类为城市经济建设发展战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战略、城市文化建设发展战略、城市社会发展战略和城市政治建设发展战略等。 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计划的区别: 1、内容不同。如城市规划指导企业布局和空间形态等;城市经济计划指导企业生产的品种和数量等。 2、执行机关不同。城市规划由市人大制定后,由市政府的城市规划局负责执行;城市经济计划由市人大制定后,由市政府的经济计划委员会(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执行。 3、年限不同。城市规划期在10年以上;经济计划期为1年或5年。 城市中心布局广场,是出于以下考虑: 1、有利于布局和配置交通枢纽功能; 2、有利于布局城市的“绿肺”,即大型绿化地带; 3、有利于市民的休息、游乐和沟通; 4、有利于缓解城市的产业、建筑和居住较高密度引起的压抑感; 5、有利于在突发事件时疏散人员,提供较安全的场地。 “清明上河图”是北京京都“汴京”(今开封)商业繁华的典型写照:在商业的推动下,不仅有必要废止“里坊制”,拆除坊墙;而且出现夜市;并且逐步形成不同专业特色的商业街。这一变革对近、现代商业和都市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城市中心布局中央公园或大型公共绿地,是打造城市的“绿肺”。 据生态学研究,城市人均绿地须达到30~40平方米,才能维持人体健康所需的氧气与二氧化碳交换的平衡。 但是,我国大城市人均绿地多在10平方米左右。这一数据凸现大城市绿地严重不足对市民健康和长寿的损害;也说明打造城市大型的“绿肺”、扩大绿地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极端重要性。 “带形城市理论”对在中国人口多条件下改善居住条件和城市化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 中国人口多数向大城市集中是不可取的,大城市中心区并非是较理想的居住环境。 中国的城市化将呈现三足鼎立之态势:一是大、中城市适度规模的控制和调整;二是沿着城际高速铁路、铁路、高速公路、大城市郊区的轨道交通线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三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星罗棋布的小城镇。 较理想的居住区位是大城市郊区的“田区城市”即小城镇,有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线与大城市中心区相联接。既可保持宁静、自然环境质量较好的田园生活,又有小城镇商业服务和公共服务设施较齐全带来的生活便利,也较容易享受大城市生活的繁华,使身心得到有益的调解。 从区域经济出发,参考城市规划,其机理是从区域经济对城市主导产业的需求出发,定位城市的主导产业;并且以主导产业为龙头,布局和设计城市规划。 现代化的大城市都主要靠建设卫星城市来分散大城市中心区由历史发展造成的过分的产业和人口。如英国首都伦敦市有30个自治市。 建设卫星城市的重要依据之一是主导产业的布局和迁移。如上海的东北地区有宝山钢铁城,西北地区有嘉定汽车城,西南地区有金山石化城,东南地区有南汇洋山港口城。 “邻里单位理论”对欧美国家设计居住小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邻里单位理论”指导下,中产阶级和蓝领上层的市民一般有一套独幢或连体屋宇(house),门前有一块小草坪,屋后带一个小花园。 “邻里单位理论”所提出的住房之间保持合理间距、住房有绿化环绕、住房以低层或多层为主、居住小区内有较齐全的生活服务配套设施等原则,对中国城市化中居民小区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欧美国家大城市自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都不同程度出现过“市中心区衰落症”。 主要是由于富人和中产阶级迁往郊区,市中心区多为低收入者阶层居住,而他们纳税能力低,造成市中心区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加上购买力降低,导致产业萧条。

文档评论(0)

tonggong824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