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解一斑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费解一斑论文.doc

  费解一斑论文 讲读文言,有时会遇到“费解”的情况。这里所谓费解,与古旧词汇、典故、名物等,非查考不能确定其涵义的情况不同。古旧词汇等的难解,是不熟悉文言,因生疏而感到的困难。费解是即使熟悉文言,常常也会感 讲读文言,有时会遇到“费解”的情况。这里所谓费解,与古旧词汇、典故、名物 等,非查考不能确定其涵义的情况不同。古旧词汇等的难解,是不熟悉文言,因生疏而 感到的困难。费解是即使熟悉文言,常常也会感到莫名其妙的困难。费解有各种情况, 对待的办法自然也要随性质的各异而有不同。下面谈谈常见的一些,作为举例,供讲读 文言时参考。(一)古代传本有误字。五代以前书籍都是写本,其流传自然免不了要辗 转抄写。抄写,有时因为字形相近,如常说的“鲁鱼亥豕”,就是因为一时大意,把字 写错了。通达的人自己抄写、修改,也难免一时大意,发生笔误。由先秦到五代,这样 延续了一两千年,时至今日,想知道古文献的真面目就很难了。非真面目,可以讲通也 就罢了。有的则不然。例如: 1.《论语·乡党》:“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汉人注和宋人注都说这是讲飞鸟的 情况,前半翻译成现在的话是,鸟一“色”就飞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论语注疏》 引马融说是“见颜色不善则去之”,朱熹《论语集注》说得详细一些,是“鸟见人之颜 色不善则飞去”。这样解有两点说不通:一是事实上鸟不会这样机警;二是即使能这样 机警,按文言习惯也不当这样说。总之,虽然像是讲通了,终归不能不使人感到,恐怕 是牵强附会。以前看到商承祚先生的文章,说“色”本当作“危”,因古文字形近而误。 这样推断虽然没有版本上的根据,比原来的“色”却是合情合理了。 2.《史记·货殖列传》:“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 “以而不乐”的“以”很难讲,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等都没有注,日本泷川 龟太郎《史记会注考证》有注,是:“吴乘权曰:‘以,已,同,言失其富厚之实,则 无所附而不乐。’中井积德曰:‘以而不乐句,似有脱误。’”两种解释,后一种以不 知为不知显然好一些,因为“已而不乐”意思同样不明确。像这种地方,与其曲为之解, 倒不如假定它有误字。 有误字,本来面目隐去,因而费解。为了得其确解,当然最好能够找回本来面目, 清朝有些汉学家就喜欢这样做。但这常常不容易,并且,如果搞不好,还会使人疑为异 想天开。因此,比较稳妥的办法是根据上下文,取其大意;对于个别难讲的词语,只得 安于存疑。 比误字更复杂的还有错简、经注混淆等情况,因为涉及校勘学的范围,过于专门, 这里不谈。 (二)可能是通假,因为罕见,不能确定是通什么,成为费解。我们现在说话或写 作,遣词造句要求规范化。古人不要求这样,或者根本不知道这样,并且,由于地域不 同,传承不同,个人书写习惯不同,同一个词可以有不同的写法。这不同的写法,有的 常用,谁见到都认识,都理解。有的不然,不是人人都认识,都理解。为了变难解为易 解,我们说后者的什么字“通”前者的什么字。有少数或极少数,我们不知道通什么, 这就成为费解。例如: 1.《论语·述而》:“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文莫”难讲, 《论语注疏》说:“莫,无也。文无者,犹俗言文不也。文不吾犹人者,凡言文皆不胜 于人。”《论语集注》说:“莫,疑辞。犹人,言不能过人而尚可以及人。”宋人的解 释比汉人像是简明一些,不过变叙述口气为疑问口气,其失与汉人正是一样:汉人是乱 说,宋人是错说。清朝刘台拱《论语骈枝》说:“杨慎《丹铅录》引晋栾肇《论语驳》 曰:‘燕齐谓勉强为文莫。’”近人朱起凤作《辞通》,把“文莫”归入“黾勉”条, 认为“黾勉”“文莫”“僶勉”“闵免”“侔莫”“密勿”等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 这样,“文莫吾犹人也”就成为“说到努力,我和旁人是一样”,这就显得清通而易解 了。 2.《史记·陈丞相世家》:“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 ‘主臣!……’”。“主臣”这个说法很怪,《集解》这样解释:“张晏曰:‘若今人 谢曰惶恐也。’马融《龙虎赋》曰:‘勇怯见之,莫不主臣。’孟康曰:‘主臣,主群 臣也,若今言人主也。’韦昭曰:‘言主臣道,不敢欺也。’”根据马融《龙虎赋》, 可以断定孟康和韦昭的解释一定是错的。可是为什么用“主臣”来表示惶恐呢?王先谦 《汉书补注》说:“盖对主称臣,惶恐意自见。”(《张陈王周传》)仍是孟康和韦昭 那样望文生义,难以说服人。其实,像这样的说法,我们无妨怀疑它是某两个字的通假 字,因为不知道怎样通法,所以成为费解了。 像这类的费解,能够搞清楚通什么当然好。如果不能,就最好根据上下文推定其大 致的意义;至于如此说的所以然,安于不求甚解也未尝不可。 (三)说法模棱,难知其确定意义。这里所谓模棱,是指想说明白并应该说明白而 没说明白的。语言中还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