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分区与足跟皮肤缺损修复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足跟分区与足跟皮肤缺损修复论文.doc

  足跟分区与足跟皮肤缺损修复论文 .freelental localization and repairing of heel CHEN Qing,LI Han-xiu.Orthopedic Department,oting the repairing effect on heel defect in convenience ental localization of heel,including the loedial area and lateral area y,and the difference of soft tissue deepth,pression resistance,confiction resistance,according to asis.Results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8 kinds of flaps in 48 cases since 1988 and the folloental localization of heel to restore its anatomical character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Key ental localization of heel;flaps;feeling function;heel defect 足跟是一个特殊部位,修复质量要求高,蔡氏对此进行过较深的研究,现文献报道修复方法较多[1~2],选择上不一致,修复后结果难在一个水准上。为了利于此处更好的修复,在方法选择上,达到损伤最小、手术最简、效果最好等目的,我们根据足跟的解剖及生理特点,将足跟分为5个区域。自1988年始,我们应用8种皮瓣对各区创面进行了修复研究,经大量临床应用,总结一套选择方案,报告如下。 1 足跟分区及各区特点 选用同尺码足长26~27cm,成人新鲜足标本5例,沿足跟中央纵形及横形劈开,分别测量跟骨至表皮间软组织厚度,并对软组织进行解剖学观察。(见图1,2)。 1.1 跟底区 此区位于足底,范围约60mm×75mm,跟底后呈圆弧状,软组织厚度为(14±1.8)mm,有大量的脂肪组织被纤维束分隔,富有弹性,用以吸收震荡,缓冲重量,跟底表面呈弧形,皮肤角化层较厚,是人体承重及行走摩擦主要部位,修复上感觉功能要求高。 1.2 跟后区 由跟底边缘至跟腱止点的跟囊处,外形呈圆弧形,向后有个突起,范围约50mm×80mm。软组织厚度为(10±2.2)mm,脂肪组织中有少量纤维束,皮肤角化层较薄,为非承重区,其生理功能为承受鞋子的摩擦。 1.3 跟上区 由跟腱止点的跟囊至跟腱肌—腱交界处,范围约50mm×60mm,跟腱与表皮间皮下脂肪极少,厚度(4±1.2)mm,跟腱被覆盖一层较薄结缔组织为腱周组织,皮肤的活动幅度较大,在踝关节极度背伸、跖屈过程中,其皮肤在跟腱表面上下活动范围可达2~2.5mm,皮肤承受摩擦较大。 1.4 跟内区 内踝以下至跟底缘及跟后区内侧缘,范围约50mm×80mm,含有内踝关节一部分,皮下脂肪组织不多,深面有三角韧带及关节支持组织,软组织平均厚度(7.1±2.1)mm,皮肤在人体行走时承受摩擦。 1.5 跟外区 外踝以下至足底缘及跟后区外侧缘,范围约50mm×65mm,深面有腓侧副韧带及关节支持组织,软组织平均厚度8.2±1.5mm,皮肤与跟内区一样,承受摩擦。 图1 足跟腓侧面分区示意图 图2 足跟胫侧面分区示意图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龄18~52岁,创面最大10cm×15cm,最小3cm×4cm,跟腱外露并腱周组织缺损8例,内踝外露3例,外踝外露2例,跟骨外露28例,并跟骨骨髓炎7例。根据足跟分区创面所处的区域:跟上区8例、跟后区6例、跟底12例、跟内侧3例、跟外侧2例;跟底并跟后5例;跟后并跟上2例;跟底并跟内、外侧4例;跟后并跟内、外侧2例、全足跟2例。上述病例修复可归纳为2种方法8种皮瓣。 2.2 方法 2.2.1 带血管神经蒂皮瓣 此类皮瓣内含有神经,故皮瓣存在感觉功能,应用的皮瓣:带腓浅神经的足背岛状皮瓣3例、带跖内侧神经的足底跖内侧皮瓣12例、带腓肠神经的小腿后侧皮瓣4例(该皮瓣虽然为逆行反转,但术后检查皮瓣确实存在部分感觉功能)、跟外侧血管、神经蒂的足外侧皮瓣10例,该皮瓣在切取上我们进行了改进,将皮瓣切成一个岛状皮肤、矩形筋膜(大于皮肤)的筋膜蒂皮瓣,修复跟上区创面8例,改进的主要目的是能重建跟腱的腱周组织,使跟腱有一个舒适的活动床。本法的改进已另文报道。 2.2.2 吻合神经的血管蒂岛状皮瓣 腓动脉为蒂的小腿外侧岛状皮瓣内含腓肠外侧皮神经与受区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