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的空中楼阁
——李乐微
【教学目标?1、领悟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把握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唤起学生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著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2、学习作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观察景物,定景换点的写法。 教学难点领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理解作者寄寓于小屋的生活理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尽可能背诵一些比喻句或对称、排比句。 2、比较欣赏法。如将本文与刘禹锡的《陋室铭》的比较阅读。 3、讨论法。如对文章托物言志中“志”的含义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导语?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即具有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意境,还有深蕴的人生哲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李乐薇先生写的《我的空中楼阁》就是一篇融诗情、画意和哲理为一炉的绝妙好文。二、 李乐薇(1930~ )江苏省南京市人。早年曾肄业于上海大厦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艺教育工作,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她的散文作品,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善于借助富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有声、有光、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信息。 解题????文章题目一语双关:?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朦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从全文看,这小屋应是虚构的。作者特意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车”,暗含远离“人境”,“不闻车马暄”之意;文章的最后,作者又特意强调“这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装饰”,不必养鸟,无需挂画总之,不要人为的“文明”,只要“自然”,表明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整体感知,把握文脉 第一部分:?(1--8自然段)立足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1、(1--3自然段)写小屋和山的关系。 ??? ?小屋“点破了山的寂寞”,给山川美景增添了“一点生气,一点情调”。这是立足于山外,是远观,看全景。 ?2、(4--7自然段)写小屋和树的关系。 ???? 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使小屋更显得“含蓄而有风度”。这是立足山上,是近看,看局部。 ?3、(8自然段)继续写小屋和树的关系。 ???? 立足点又移到远远的山下,仰望远观,“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仿佛“凌空而起”,更加“姿态翩然”了。 第二部分:?(9--18自然段)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环境和小屋的关系。 ?1、(9--10自然段)写小屋的花园和山上的云霞。 ???? 花园极小,“领土”有限,可是小屋的“领空”却是无限的;花园里繁花绚烂,天上的云霞也如花一样绚烂。 ?2、(11--12自然段)写小屋的空气和光线。 ???? 因为在山上,空气特别清新,而光线则富于变化,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3、(13--14自然段)写小屋和外界的交通。 ???? 小屋在高高的山坡上,只有一条山路和外界交通,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 ?4、(15--18自然段)写夜晚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 ???? 缥缈若“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点明了题意。、重、难点解决过程 (1)品味语言的音乐美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明确:文中短句的成功运用,既使文章变得欢快活泼,又增强了文章明快的节奏感。 “山上有了小屋, ……一点情调。” “花好比人的面庞,……在于精神!” “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 “我出外,……山路自动地后退;……” 明确:文中多用整句,使语言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使用散句,又使语言灵活多变、生动感人;整散句交错运用则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连贯、气韵流畅。这样就使语言增强了音乐感。 (2)品味语言的诗意美。 文中有不少语句化用了古诗词,如“山如眉黛”,来自“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山也虚无”来自“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与“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近似;“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与“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近似。 有些句法也是近似于古诗词的。如“眉梢的痣一点”与“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杜甫《不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教案 《数学》人教版 第5课 《绝品》.doc
- 教案 《数学》人教版 第4课 《我的母亲》.doc
- 教案 《数学》人教版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doc
- 教案 《数学》人教版 第6课 《一碗清汤荞麦面》.doc
- 教案 《数学》抛物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doc
- 教案 《数学》平面向量的分解定理.doc
- 教案 《数学》数乘向量.doc
- 教案 《数学》第一册 1.1 集合的概念.doc
- 教案 《数学》第一册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doc
- 教案 《数学》课题:线段的定比分点.doc
- 2025年国家电网招聘之电网计算机题库500道(历年真题).docx
- 2025年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测试模拟题库有答案.docx
- 2025年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测试模拟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套.docx
- 2025年国家电网招聘之电网计算机题库500道及答案【有一套】.docx
- 2025年安徽省铜陵市单招语文测试模拟题库有答案.docx
- 2025年安徽省六安市单招(语文)测试模拟题库往年题考.docx
- 2025年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测试题库参考答案.docx
- 2025年国家电网招聘之电网计算机题库500道含答案【完整版】.docx
- 2025年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docx
- 2025年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测试模拟题库完整.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