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浸采铀(矿)技术教案——第六章 堆置浸矿(堆浸).docVIP

溶浸采铀(矿)技术教案——第六章 堆置浸矿(堆浸).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溶浸采铀(矿)技术教案 第六章 堆置浸矿(堆浸) 1 堆浸的内涵及发展史 1.1 堆浸的内涵 即是在矿石堆中将矿石中的有用成份进行浸出。也就是说,矿石堆中某些矿物与化学试剂发生作用,矿物中的一些成份以离子或络合离子的形式从固相(矿石)转入到液相的过程叫堆浸。堆浸的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矿石必须先进行位移,而后再进行浸出。 1.2 堆浸的发展史 国外大多数学者把1752年西班牙人在里奥廷国(Rio Tinto)旁发现的酸性氧化铜矿石堆中有铜浸出的现象,作为堆浸历史的起点。也有人把16世纪中叶匈牙利人从流经铜矿堆的废水中回收铜作为堆浸的渊源。其实最早发现堆浸的是中国人,即公元前六七世纪的《山海经》中就有记载,其文字大意是:酸性氧化铜矿石堆,用水灌注,流出的水集于池中,带有铜和铁离子的颜色。可见,中国人对堆浸现象的认识比西班牙人还早1000多年。中国从唐朝开始应用铜矿堆浸技术,到宋朝发展极盛。而西方国家到19世纪初才广泛开展应用堆浸技术来处理露天开采的斑岩铜矿石和氧化铜矿石。现在西方国家已大规模采用堆浸→萃取→电积工艺来开发低品位铜矿石。 1952年,葡萄牙人首先发表了铀矿石堆浸方面的文章,报道了他们用堆浸法处理铀矿石的工艺流程和一些主要技术参数。此后,美国、前苏联、法国、加拿大等国家都为铀矿堆浸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了许多工作。 1963年我国知名放射化学家杨承宗教授在国内首次提出“堆置浸出”概念,并建议开展研究。核工业北京化冶院、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分别于1964、1966年开始研究铀矿堆浸技术,至1972年,核六所在堆浸方面已取得成功经验。1987年,核工业719矿进行了万吨级铀矿堆浸试验获得成功,并获得199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至1990年,我国铀矿堆浸已占铀总产量的10.4%?,但江西719矿的堆浸已占铀矿石总产量的34.17%。后来,还有陕西的794矿、浙江的771矿等,相继试验成功,并投入大规模生产。 堆浸的优点:(与常规水冶法相比而言) 投资少,见效快;(是常规法的1/3左右) 工艺简单,成本低;(是常规法的1/3左右)耗H2SO418.6kg/t矿石;金矿耗氧化钠:常规法1.5kg/t矿石,堆浸法0.56kg/t矿石。 根据矿床条件、特点、堆浸可在地表(露天),也可在井下进行,且废料可用来作充填料; 对环境污染小; 资源利用率高(贫矿、残矿、偏远小矿点); 堆浸的缺点: 浸出率低:比搅拌浸出低5~15%; 如在露天堆浸,其生产则受气候(风、雨)的影响,生产不均衡; 浸出周期长,一年左右,对资金周转不利; 对堆浸矿石不易采取强化手段浸出; 2 堆浸法的分类、技术研究特点及应用条件 2.1 堆浸法的分类: 按浸出准备条件不同,分为非筑堆浸出法和筑堆浸出法两大类。 而按浸出地点的不同,又分为地表堆浸法和井下堆浸浸出法。 如按液体在矿堆的流动形态,而分为池浸、槽浸和制粒浸出三种。 a.非筑堆浸出法: 非筑堆浸出法是指没有经过专门筑堆(如露天或井下铀矿石品位0.01~0.03%废石堆)的浸出法。如露天排矸场的废石要进行浸出,则事先要对其底板进行处理,以便回收浸出液。这种浸出法管理简单,能回收流失的金属,成本低,经济效益好,而且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b.筑堆浸出法:所谓筑堆浸出法,即是先将矿石堆好堆再进行浸出。但该法必须先将矿石加工破碎成一定的几何形状(φ20mm以下),然后再进行布液浸出。 c.地表堆浸法:在地表进行浸出,如小矿山挑来的矿石,或废石堆的浸出。 d.井下堆浸法:利用井下的峒室,天井、采空区、巷道对矿石筑堆浸出。 e. 池浸法:将矿石放入事先处理好的(防腐、防漏)池子中进行浸出。 f. 槽浸法:槽浸法是池浸法的改进。如槽子体积较大(200—1000m3)则用钢筋砼结构,并进行防腐(玻璃布环氧树脂)处理才行。 g.制粒浸出法:这种浸出法一般针对粉矿或泥质含量较高的矿石。其渗透性、透气性都较差,并且容易结垢,采用制粒堆浸法可收到较好效果。还有脱泥堆浸法、防垢堆浸法、逆流串堆堆浸法及分层堆浸法等。(简单介绍) 2.2 堆浸的技术内容、特点及适用条件 堆浸的技术内容特点主要为以下三点: ①矿石堆——主要有堆的几何性质(形状、高度、体积、容重、安息角等);堆中矿石的粒级及分布状态,孔隙度、渗透性;矿石的酸碱性、氧化程度;主要金属元素的价态和品位;伴生的有益及有害杂质元素的种类及含量等。 ②溶浸液——主要指溶液的种类、浓度、酸碱性或pH值、氧化还原性、挥发性、腐蚀性;溶浸剂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阴离子、阳离子,特别是阴离子与欲浸出的金属离子的络合能力等。 ③溶浸液与矿石堆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现象及其规律的描述、探求。一般来说,要根据矿石中的矿物性质,遵照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采用试验手段优化溶浸液的配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