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分析及检查指导.docVIP

慢性咳嗽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分析及检查指导.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慢性咳嗽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分析及检查指导

慢性咳嗽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分析及检查指导摘要:目的:了解慢性咳嗽患者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结果。方法:对225例慢性咳嗽患者用肺功能仪测定基础肺功能及吸入不同剂量组胺后的肺功能,对患者检查前、中、后进行指导。结果:225例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129例(57.3%),阴性78例(34.7%),可疑阳性18例(8.0%),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结论:咳嗽变异型哮喘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主要方法,做好试验检查指导是患者顺利完成试验,保证检查结果准确,减少试验不良反应的关键 关键词:慢性咳嗽;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气道高反应性;护理 慢性咳嗽是指咳嗽症状持续8周以上,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常规治疗效果不佳且病因不明者,为明确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并给予有效治疗,我院呼吸内科肺功能室2004年8月至2006年3月对225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了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25例,男98例、女127例,年龄12~63岁,平均37.6岁。病程8周至10年,平均5.6年。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咳嗽诊断标准,临床体检及X线摄片等辅助检查不能明确诊断,肺功能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70%预计值 1.2方法 1.2.1试验方法:患者在肺功能检查室进行检查,应用ST?250型肺功能仪(日本福田公司生产)测定肺功能,首先,测定患者基础肺功能及雾化吸入0.9%氯化钠注射液后肺功能,2min后测定FEV1。以最佳值作为基础对照值。支气管激发试验采用计量法,即用组胺(上海丽珠东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5g/瓶)吸入,使用Yan氏简易手捏式雾化吸入法。从0.03~7.8mol逐步吸入不同剂量组胺并监测肺功能,当FEV1下降≥20%对照值或吸入最大剂量后FEV1下降80%114例(50.7%) 2.2支气管激发试验 阳性129例(57.3%),其中PD20FEV180%者114例(50.7%),临床上难以诊断。近年来,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哮喘的诊断方法有了新的进展,支气管激发试验是其中之一,本组患者接受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129例(57.3%),按咳嗽变异型哮喘给予糖皮质激素吸入及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患者症状缓解,此类患者符合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诊断。此结果提示支气管激发试验对慢性咳嗽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气道反应性是指气道受到某种刺激而发生收缩的程度,如果这种刺激在正常人呈无反应状态或反应程度较轻,而在某些人却引起了明显的气道狭窄,为气道高反应性(AHR)[7]。AHR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和诊断依据,临床上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来测定AHR[2],支气管激发试验系用某种刺激,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再用肺功能作指标,判定支气管狭窄的程度,从而测定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受药物刺激后,平滑肌痉挛,支气管口径变窄,因直接测定支气管的口径比较困难,通常是以某些肺功能指标在刺激前后的变化来间接反应支气管口径的变化[8]。而FEV1因测试方法简单、重复性好、结果稳定,是最常用的指标之一。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时,做好试验前、中、后指导,是使患者顺利完成试验,保证试验结果稳定,减少试验不良反应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11):738744. [2]朱蕾,刘又宁,于润江.临床肺功能[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4262. [3]沈雁仪,何渐姬.支气管激发试验病人的检查指导[J].现代护理,2003,9(5):370371. [4]耿燕.8例职业性哮喘变应原吸入激发试验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4,19(19):1415. [5]邓红艳.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健康教育[J].护理学杂志,1999,14(1):5455. [6]陈爱欢,钟南山.支气管哮喘的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9,19(5):263265. [7]蒋轶文,孔灵菲.支气管激发试验的临床应用[J].辽宁医学杂志,2004,18(2):98100. [8]张清玲,郑劲平.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4,24(1):30 33.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