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入文本深处 感悟生命温度
走入文本深处 感悟生命温度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公民的迫切需要。新课标对语文的基本性质定义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历程,自古至今,奔腾不息,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而生活是生命的轨迹,语文就在生活中与每个人的生命相随左右,陪伴终生。”因此,语文作为人文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的重要学科。那么,如何让生命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呢?
一、唤醒生命意识,感悟生命灿烂
语文学科的基本要素是语言,由语言组成的文章,绝不是字词句的简单拼凑堆砌,而是生命意识的符号化。诵读就是要让这些富有生命意识的符号渗透学生思想意识的深处
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教师在学生自由诵读的基础上,再从朗读的语气、节奏等方面进行指导;然后播放背景音乐《假如爱有天意》,让学生走上讲台,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听读完毕,学生自由发表评价意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篇文章的主题可以用文中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永远都会在你的身边”来概括。这时,教师再次播放背景音乐,欣赏课外寻找到的关于地震中令人震撼的图片,让学生带着教师对图片的解读去感受生命中的真情。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课文,一些学生受到了震撼,连朗读的声音都带着哽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懂得了“关爱生命不仅是关爱自己的生命,更应该表现为关爱他人的生命,不放弃希望,不放弃生命”。这样通过创设感情朗读情境,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感知与领悟语言,使外部的情境浸染与内在的情感抒发相得益彰,并使学生的感情朗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在教师的真情唤醒与引导下,学生内在的生命本性激发了出来,他们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进而感悟生命的灿烂
二、阅读生命美好,体悟生命尊严
阅读应该是一种生命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手段辅助这种生命体验。文本仅仅以文字为载体,诉说生命的经历,传递生命的感动,体验能否深刻与每个学生的经历、阅读水平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的时候,我适当地引导学生看看课文中各位主人公的命运: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被冻死了;凡卡的命运未知;鲁宾孙在孤岛中生存了下来,并回到了自己的祖国;汤姆到了镇上。纵观各位主人公的命运,学生有什么发现呢?学生的回答很精彩: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黑暗的、冷漠的社会残害下失去了生存的机会;鲁宾孙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创造出了可以生存的条件,并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汤姆……
可以想象,教师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文本背后的深意,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本的深处:生命的力量不就在于面对困境,突破困境,超越自我吗?生命的美好不就在于人性的真善美,积极创造和谐社会吗?生命的尊严,不就在于面对挫折的顽强,勇往直前吗?
在阅读中体验生命,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把自己融到文本中去,让自己成为文本中的一员,体验生命的历程。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是课堂中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对话较多的课文能在朗读中让学生加深对角色本身的理解,进而理解全文;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则可通过学生以课文为蓝本,为课文人物设计对话,加入肢体、表情等活动,在活动中体味生命。除此之外,阅读教学还可以加入辩论等形式的活动,加强学生对生命的哲学思索。无论运用哪种方式,教师都应该明确地认识到:有着生命教育精神渗透的语文阅读,才是一种生命的活动
三、描绘生命蓝图,缔造生命和谐
教师在唤醒学生生命的意识,感知生命的顽强、尊严和伟大之后,教会学生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面对他人,要协调沟通,做到与人和谐相处;面对自然,要认识自然,敬畏自然;面对社会,要了解社会,融入社会
为了加深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作文教学让学生书写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思考。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认识自我”“关注生命”“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等专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最后拿起笔来书写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做到作文教学与生命教育两不误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其自身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传承文明,塑造灵魂的使命。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生命教育,从课文实际内容出发,运用多种方法来挖掘文章所包含的生命内涵。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达到生命和谐;而且可以增加语文教学的内涵和厚度,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责编 张亚莎)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