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防范临床静脉输液中微粒造成危害及探究进展
防范临床静脉输液中微粒造成危害及探究进展[关键词] 静脉输液; 微粒; 防范措施; 护理对策; 安全
[中图分类号] R322.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402-02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用于纠正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恢复内环境稳定并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治疗措施[1]。却不知输液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会不可避免的在输注药液的同时,把一些不溶性微粒带入人体,从而导致输液的急性反应,或是造成输液引起的潜在危害。护士作为静脉输液的直接操作者,更应该认识到微粒污染对患者健康的威胁,采取有效地防范措施,以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治疗的效果。现就防范临床静脉输液中微粒造成的危害及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1 输液微粒(infusionparticle) 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μm,少数较大的输液微粒直径可达50-300μm[1]。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1]。若在输液袋内看到微小漂浮物,它一定是50μm以上的物质[2]。我国2005年版的药典规定,对100mL以上的静脉注射液,每毫升中含lO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5个。含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3个。对100mL以下的静脉注射液,静脉无菌粉末及注射用浓溶液。每个容器中含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6000个,含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600个[3]
2 微粒污染的来源
2.1 输液微粒的污染存在各个方面
2.1.1 生产药液过程中产生的微粒 生产过程中,许多环节都会对药液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中草药制剂,由于提纯工艺有限,药液中存在大量不溶性胶体微粒[2]。使用抗生素粉针剂、中草药注射液及生物制剂产生的输液反应占总例数的62.63%,他们与输液配伍后由于不溶性微粒增多而致产生输液反应的机会增加,原因是中草药成分复杂,各厂家制备工艺不同,使有效成分的提取和杂质除尽有较大的差异[4]
2.1.2 临床操作时产生的微粒 插管、排气等操作可使输液中的微粒明显增加,尤其是50μm以上的异物和纤维。尽管目前在针剂或粉剂生产中,采用隔离膜防止橡胶塞与药液接触污染,但隔离膜被针头穿刺后,橡胶粒进入药液的问题仍不能避免[2]。有对橡胶塞穿刺三次前后做比较,发现药液中仅5-10μm的微粒就增加近27倍,而且穿刺的次数越多,产生的微粒越多[2]
2.1.3 添加药物产生微粒污染 加药后微粒的增加是多方面的,如粉剂溶解不完全;药物分子之间发生相互理化作用;溶媒的改变;输液中PH值的变化等都会在药液中产生新的微粒,实验表明:一次添加的药物越多,产生的微粒越多[2]。杨桂华等[5]对不同针头配药对不溶性微粒污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普通斜面针头形成微粒的数量明显多于圆锥形针头,认为斜面针头的针孔在针尖部,与瓶塞的摩擦力和接触面积较大,故造成微粒污染的几率也大,而圆锥形针头虽然都是同样型号针头,但其针孔在侧壁,与瓶塞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小,故造成微粒污染的几率比斜面针头小
2.1.4 环境产生微粒污染 病房中人员走动时会带起大量尘埃、纤维和细菌,输液时,微粒会通过输液器的进气管进入药液,可使药液里的微粒增加几十倍[2]
2.1.5 药液放置时间和存储条件产生污染 药物的理化性能不同,或粉剂、水剂,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存储条件的变化,都会产生结晶和沉淀。温度、湿度、光强的变化都会影响药物中微粒的形成,比如温度对甘露醇的影响会使其产生大量雪花状结晶[2]
2.1.6 切割安瓿时产生的微粒 安瓿在热封口过程中,瓶内形成负压,切割安瓿的操作方法不规范时,会产生几十万个细小玻璃微粒。安瓿断裂的瞬间,瓶内的负压把玻璃碎屑吸入药液[2]
2.1.7 输液器具生产过程 输液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产生微粒污染:如:车间空气洁净度过低、空气过滤装置质量低,空气污染是造成输液过程中微粒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6]
2.1.8 重症患者使用的全营养液中的脂肪栓微粒
3 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
3.1 一过性栓塞 微粒可以导致血管内纤维蛋白元沉积,血小板聚集,形成微栓,这种微栓不会变成固定的血栓,但会造成一过性栓塞(因为机体有一种防御措施--纤维溶解反应,可以将微栓清除,于是白血球解体,不溶性微粒继续游动,不会固定)。但一过性栓塞造成的缺氧反应仍然会使血管内皮细胞肿胀,使连续的内皮细胞分离,变成镂空的筛膜,这时血浆随之渗入内膜下次,久而久之,形成血管内膜下纤维增生性病变,以致出现管腔狭窄、血流瘀滞[2]
3.2 肉芽肿 5-6μm以下的不溶性微粒随血液流动可以到达肺、脑、肾等脏器组织内。在吞噬细胞的作用下,一部分微粒被吞噬,另一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