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九课 《蝉》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科学小品的基本特点,体会运用文艺性写作手法的用意。 能力目标 学习文章准确明了、风趣形象的语言。 情感目标 1、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握科学小品的基本特点,体会运用文艺性写作手法的用意。 2、学习文章准确明了、风趣形象的语言。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的兴趣。 教学方法 分析、讨论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文导入 以《蝉》为题,让学生谈写作此文的构思。由学生的回答引入到课文教学。 二、作者简介 法布尔,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国人。代表作《昆虫的故事》,又名《昆虫记》,全书共10卷,以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展现出一个绚丽多彩的昆虫世界。雨果称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他的渊博知识,得益于他的刻苦自学。他出生于一个贫穷家庭,没上过像样的小学,为贴补家用曾给人放过鸭子。十四岁时家庭破产,流落街头,自谋生路,常常挨饿。后考入提供食宿的师范学校。他自学高等数学,并考取了大学教授资格。平生上过的唯一一次化学课是一堂引起爆炸的实验课,但他不但学了化学,还教了化学,并发明了一种化学染料。他十分喜爱文学,酷爱诗歌,常将自己的作品写成诗歌。他在学校没学过昆虫学,却以极大的热情和比生的精力从事昆虫的研究。为了对一种昆虫作精细的观察,他有时会一连趴在地上十二小时一动也不动,以至别人认为他发了疯。由法布尔的故事,我们应有所启迪:自学也能成才。 《蝉》节选自《昆虫的故事》,原文有四个部分:“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作者通过对蝉认真观察15年之后才写出本文的。可见他的治学态度是非常严谨的。 三、体裁: 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文艺性说明文。如《南州六月荔枝丹》) 四、学生阅读第一部分,扫除生字词。 金蜣 窠 墁 罅隙 蚋 鳍 钹 五、分析课文 (一)课文结构 (二)问题探究 1、文章开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蝉是从哪里来的? 明确:蝉的幼虫是从阳光曝晒的道路上的小圆孔里爬出来的。将读者的目光由蝉吸引到道路上的小圆孔上。 2、这么小圆孔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明确:外部形态: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 内部结构:深十五六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且坚固,一般建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 3、第四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用文中的语言回答作者在第四段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①“做隧道的时候,泥土都搬到哪里去了呢?” 明确:“它掘土的时候,将汁液……挤进干土的罅隙。” ②“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 明确:“在隧道的墙上涂上水泥,……用来做灰泥。” 按什么顺序来介绍蝉的地穴的?(由外及内的空间顺序) 4、在蝉由幼虫到成虫的过程中需要脱皮,文中是怎样描写幼虫脱皮的?按什么顺序描写?朗读8-11段。 明确:8段:找到树枝或草叶准备脱皮;9段:进行脱皮;10段:完成脱皮;11段:离开空壳。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 重点分析10段:找出写蝉从壳中脱出的动词,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完成课后练习三。 明确:“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翻”、“钩住”。通过这些动词把蝉从壳中艰难脱出的过程具体写了出来,既生动又准确。 六、小结: 这部分主要按由幼虫——成虫的生长化过程来写的。 明确:这部分标题虽为“蝉的地穴”,但内容不仅仅写地穴,还写到幼虫脱皮的过程。以此看,作者以“蝉的地穴”为题只表示以蝉的地穴考察起。下一节“蝉的卵”也同样道理。 七、作业: 预习第二节“蝉的卵”,并完成课后练习题一。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点: 分析第二节;列出蝉的生命简史;归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分析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 ①这一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蝉产卵的特点,蝉的敌害;蝉卵的孵化及幼虫的活动。 ②蝉为什么要产大量的卵? 明确:因为蝉只会产卵而不知道保护这些卵,必须有大量的卵,遭到毁坏时才可能有幸存者。 ③第6、8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④结尾一段有何作用,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明确:运用抒情、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总结蝉的一生,抒发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小结:这一部分按照卵——幼虫的生长化过程来写的。 问:从文章全文来看,作者是按照幼虫——成虫——卵———幼虫的顺序来写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引起读者的兴趣,突出蝉“四年黑暗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 据课文内容,结合课后练习一,列出蝉的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