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离骚》PPT课件lxy
请你猜猜他是谁 何处招魂? 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 湘流应识九歌心。 离 骚(节选) (战国·楚国)屈原 《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候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听范音朗读课文,把握节奏。 朗读诗歌,把握大意。 指导:课文以七字句或者六字句居多,根据句意和词语之间的关系,一般每句读三拍或者四拍。 如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怎么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用诗句回答)屈原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感情?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 结构一 第一部分 政治理想:哀民生、遵规矩、施美政 政治遭遇:灵修不察、众女嫉余、时俗工巧 心 志:屈心抑志、九死未悔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把头上的高帽再戴高些啊,把长长的佩带再加长些。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我的芳香和光泽杂糅在一起啊,惟独我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 结构 第二部分 退隐的念头:回车复路、退修初服 爱国决心:好修为常、体解未变 节选的这部分里第一段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二段接着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其未远”,前后是否有矛盾? ——第一节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因而遭到小人诬陷、倾轧,君主是非不分,疏远了他。虽然遭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无变通、退缩的念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等就是对这种心志的表白。第二节里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求变革。“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是就在政治活动中的进退来说的,并不意味着诗人就此放弃操守。因此,前后并不矛盾。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屈原为何幽怨,苦闷? 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法国浪漫主义诗人谬赛在他的抒情诗《五月之夜》中写道:“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哲学家尼采也说:“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用血写成的文学作品,你将体会到,血便是其精义。屈原的诗歌《离骚》无疑便是此类。 研讨与练习一:指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 之:哀民生之多艰 长余佩之陆离 以:长太息以掩涕兮 既替余以蕙纕兮 竞周容以为度 思考与延伸 前面我们在分析屈原遭逐被贬时提到一个重要原因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娥眉”是什么意思、使用了什么手法? 知识链接——比兴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诗经》的比兴大都比较单纯,往往是触景生情之下真实的描写,比兴材料仅仅是人类熟悉的自然物或者日用品,而屈原的《离骚》把《诗经》原来的比兴材料,如草木、鱼虫、鸟兽和风云雷电都赋予了生命,让它们活动,甚至让它们有人的意志,用以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谓“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诗人“蕙纕”、“揽茝”,“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异花香草来装饰自己,表现了自己美好的精神世界。这样把比兴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使全诗具有了象征的性质,同时又扩大了诗歌的意境和表现力。 明确: 《诗经》中的比兴比较简单,分量很小;《离骚》中的比兴内容复杂,对象众多,分量较重。 《诗经》中比兴的位置也比较固定;《离骚》比兴在全文中的位置随处可见。 《离骚》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使表现的内容更加具体形象,色彩更加鲜明,人物形象更加突出,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从而具有了浪漫主义特色。 课文有很多运用比兴手法的句子,把它们 找出来,简要分析它们各自的寓意。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灵修,本意是神仙,这里是君王。 众女嫉余之峨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