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音乐近代简史
-------------------------------中国近代音乐史部分----------------------------一、新音乐的启蒙和发展概念新音乐:是指晚清以来随着西洋音乐的传入而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不同于此前中国传统音乐的新音乐,是清末和近代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前半叶,新音乐以其迅速之势发展成为近代中国音乐的一大潮流。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音乐历史新阶段的开始。(补充:新音乐的发展—A-以学堂乐歌为中心的启蒙阶段,B-20年代的初步发展阶段C-3、40年代以国立音专的专业音乐创作和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为中心的全面提高阶段)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的产生与清末康梁的“百日维新”有密切关系,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梁等进步的改良主义知识分子通过日本和国内发行的《新民丛报》《浙江潮》等刊物发表文章和歌曲,进一步鼓吹乐歌在思想启蒙方面的作用,继续强调乐歌课的重要性。“庚子事变”后,清政府被迫于1901年在颁布学堂章程中对乐歌课的开设给予认可。此后各地新学堂的乐歌课才形成风气,当时称这种新式学堂开设的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创编的歌曲称为“学堂乐歌”。学堂乐歌的产生和发展是我国新音乐文化最初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和直到1923年才称为音乐课,“乐歌”一词才逐渐不用。 20世纪初中国学堂乐歌运动的著名音乐家有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是相对于近代出现的、受到西方音乐影响的中国新音乐而言的的。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间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包括器乐音乐、戏曲音乐、民歌、民间舞蹈音乐,《二泉映月》《渔舟唱晚》。周信芳:(1895—1975) 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名士楚,字信芳,艺名麒麟童,浙江慈城人,周信芳是四大名旦的其中代表人物之一,曾在“五四”前后编演了《宋教仁》等反帝反封建的时装新戏和新编历史剧,后来又编演了具有民主精神的传统剧目《四进士》、《赵五娘》等。他还曾参加进步戏剧组织“南国社”的活动,并发扬“海派”京剧锐意改革创新的精神,不守成规,博采众家之长,在演唱中特别注意音乐与语言的结合以及对节奏、力度、吐字、行腔的刻意处理,终于形成了沉实刚健、铿锵有力、富于激情的“麒派”艺术风格。富连成班:中国京剧科班,成立于1904年,由叶春善在北京筹组,原称“喜连成”班。1912年更名为“富连成班”,曾先后招收、培养了“喜”“连”“富”“盛”“世”“元”“韵”七科共达六百多名京剧演员。它改变了传统的口授传艺方法,实现了京剧教学的突破性变革。在喜、连、富、盛、世五科学生中,产生了好几位流派创始人和许多京剧艺术家,连梅兰芳、周信芳也曾带艺到富连成“进修”;富连成是京剧史上历史最长、规模最大、造就人才最多,对我国影响最大的京剧科班,为京剧艺术的继承、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四大名旦:京剧四大名旦指的是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尚小云;梅兰芳--原籍江苏泰州,在辛亥革命时就上演了 《邓霞姑》等时装新戏和《洛神》等古装新戏。近代,又对《宇宙锋》等传统剧目进行了新的加工改造,编演了《木兰从军》等爱国戏,此外,梅兰芳还发展、创造了雍容华贵的新腔,其演唱凝重而流畅,对旦角音乐艺术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声腔,配合其新创的融旦角与青衣于一身的“花衫”新行当,成为京剧舞台上深受人们欢迎的新艺术。以梅兰芳的唱腔和表演为主要艺术特征的京剧艺术流派,被称为“梅派”。梅兰芳对京剧伴奏音乐也有改革。在琴师徐兰沅等人的帮助下,他首先加入了二胡、月琴;在一些新戏中采用了新的配乐手法。梅兰芳在二三十年代赴美国、苏联演出,为中国传统表演艺术和音乐赢得了国际声誉。他的表演艺术被誉为可与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的布莱希特相媲美的表演艺术体系(三大表演艺术体系)。 周信芳—-见周信芳概念程砚秋---曾在上世纪30年代为筹建“中国戏曲音乐院”做出了许多努力,并担任北平分院院长。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对声腔和演唱有许多钻研和独到的见解。他还广泛向其他剧种或曲种学习,并通过赴欧洲各国考察,向西方音乐学习,拓宽了自己的艺术视野,创造了委婉幽咽而又慷慨刚劲的“程派”唱腔,他对唱腔的改革在近代京剧艺术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他始终坚持艺术上爱国、民主的方向,曾编演了具有反对苛政和不义战争的新戏《荒山泪》、《窦娥冤》、《青霜剑》等。尚小云: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唱腔特点:他的嗓音响亮遒劲,音域宽广,高、中、低音运用自如,善用颤音,气息深沉持久,《祭江》、《祭塔》等剧的大段唱功举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