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翻译简史 第一章
第一章 当代翻译研究视角下的中西翻译史 一. 学习翻译史的必要性 1. 翻译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习翻译史可以了解翻译活动起因; 2.有助于了解翻译译学流派的演变史,有助于梳理译学理论的框架; 3.翻译史、翻译理论、翻译实践是现代翻译学的三大支柱. 。 4. 翻译学已经成为一门学科,作为独立的学科就有必要追踪溯源。 二. 中西翻译史发展的共性 1.两者(指笔译)的滥觞及大规模的展开都与宗教文献的翻译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西方是《圣经》的翻译,中国是佛经的翻译。这一共性也正是主宰中西翻译界几千年之久的“原文至上”、“忠实原文”等翻译观的由来。 2.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翻译在传播知识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西班牙托莱多“翻译院”的翻译活动 明清时期的科技翻译 3. 翻译对各国民族语言的确立和发展所起的作用,在西方和中国也都不乏明显的共同点。 马丁·路德的《圣经》翻译 《圣经》的英文翻译 中国佛经翻译 20世纪上半叶的文学翻译 4.无论中西,翻译在传递外来的社会文化价值观方面也同样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发掘、传播和发扬,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古代希腊、罗马的经典文献的翻译 ; 清末民初严复等人对《天演论》等西方社科名著的翻译,让国人认识了进化论等西方先进思想,而同时期开始的大规模的文学翻译则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国家的文学观念 ; 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那就更是从根本上刷新了国人的世界观 ; 三.中西方翻译史的发展 的差异 1.因中西两地宗教地位不同,故宗教文献翻译的影响不同。 在西方,宗教有着严密的组织,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甚至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西方圣经翻译的影响与佛经翻译在中国的影响就不可同日而语。在中国,佛教尽管也曾经得到最高统治者的信奉和支持,但它从来也不曾成为一种全民的宗教行为,它永远也不可能凌驾于皇权之上。 2.因中西民族特性有异,两地译学理论的走向不同; 中华民族比较务实,西方民族崇尚思辨,这使得两地翻译理论的发展路径也有所不同:西方翻译理论较早就出现了施莱尔马赫的解释学思想、洪堡的语言哲学思想,以及本雅明的解构翻译思想,而中国的翻译理论则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一直停留在实践经验感悟的层面. 四. 翻译重要作用 翻译的历史和语言的历史一样悠久,是人类社会中各民族之间最重要的交际活动之一,也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翻译跨越时空、地域,是不同国家、民族与文化进行沟通与交流的的桥梁。此外,翻译不仅丰富个民族语言,还促进各民族文学的发生与发展,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今天全球化的时代,随着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流的日渐频繁,翻译已经成为各国、各民族间必不可少的交往与交际的手段。而且,翻译在推动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发展长存也起着密不可分的作用。 1. 翻译对我们日常生活重要。 报章杂志 电台电视台 文学作品 2. 翻译对民族文化发展长存有关。 季羡林中华文化长存“两股水” 3. 对翻译的误区 “隐形人” 语言简单转换 第一节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的交际需求促成了翻译的产生 一. 翻译是操不同语言的民族为满族交际需求而产生的语言活动。 1. 原始部落为了贸易文化交流促使人类最早翻译形式—口译的诞生。 2. 人类发明了文字以后,不同民族之间通过书面文字进行交流时产生了笔译。 3. 不同民族、国家的交流交往促成了翻译的诞生,促进了翻译的发展和繁荣。 4. 中国早期有记载的翻译 (1)公元前11世纪“多重翻译”:古越南越裳国献白孔雀与周公,因语言不通,经多次翻译才得以交流。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口译记录,最早有记录的转接翻译。 (2)战国时期的《越人歌》(出于西汉刘向《说苑.善说》)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笔译作品:公元前528年楚国鄂君子皙 乘船夜游。驾船越女为其唱歌一首,因为唱时用越语,经过翻译才明白 5. 西方翻译起源神话说:出于《旧约.圣经》。人类繁衍下来之后都讲同一种语言。当时人类共同修建巴别塔,上帝认为如此的话,人类会无所不能,因此上帝让人们讲不同的语言,使人们之间语言不通,从而成为翻译形成的动因。 6. 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笔译活动大约起于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285年至公元前249年按照埃及法老托勒密二世旨意,72名犹太学者云集亚历山大图书馆翻译《圣经.旧约》,史称《七十子希腊文本》;公元前250年里维乌斯.安德罗尼柯(Livius Andronicus)用拉丁语翻译荷马史诗中的《奥德赛》。 7. 据记载早在公元前3000年,古国亚述帝国就出现了正式的文字翻译,主要是国王命通晓多国文字的“书吏”用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