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早期译制片的繁荣.doc
早期译制片的繁荣
在先辈的带领下
很多译制片爱好者都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上海译制片的辉煌时期。但很少有人知道,自1950年至“文革”之前,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也曾译制过很多世界各国有代表性的影片。那时的剧目也可谓琳琅满目,精彩纷呈。我想七八十岁的老观众,也许还记得。
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创立于1950年2月。我们演员组,除了邱岳峰、尚华、赵慎之等少数人过去演过话剧外,其他大多数都是爱好文艺的青年出身,或者在学校参加过一些文艺演出。幸而我们的组长陈叙一,解放前曾在“苦干剧团”跟黄佐临先生学过导演。他跟上影演员剧团的很多人都很熟,可以把一些人借过来,参加配音。应该说,“配音也是演员表演的一种”。所以一个好演员立刻就能成为一个好的配音演员。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实践中向这些前辈学习,得以快速成长。
1950年翻译片组创立之初,最有影响的一部电影就是《桃李满天下》(又名《乡村女教师》),由高博、舒绣文配男女主角。我们翻译片组的演员多是配群众角色。由苏联著名女演员玛列茨卡娅主演。她从十六岁中学毕业,就自愿到边疆乡村做教师,直到白发苍苍,桃李满天下。当时很多年轻人看了这部电影,也选择了到边疆去做教师。当年,他们都是自愿的,没有人强迫他们。另一部有影响的影片《列宁在1918》,张伐配列宁,冯?磁渌勾罅郑?孙道临配捷尔任斯基,李农配瓦西里,就是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的那个人。姚念贻配一个老保姆,有一小场戏,问列宁会不会煮牛奶。我配列宁妻子――柯鲁普斯卡娅,人物虽重要但话不多,就是招呼来看望列宁的高尔基,请他坐。张同凝配向列宁开枪的女特务,也没几句话。唯有邱岳峰配一个托派,是我们当中戏最多的。在跟着这些有造诣的前辈们一起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迅速成长起来了。两三年之后,产生了另一种搭配形式。如在阿根廷影片《生的权力》中,张同凝配黑人妈妈多洛雷斯,是主要角色之一。由中叔皇与林彬配男女主角,为她保驾。1952年,在《彼得大帝》中,温锡莹配彼得大帝,我配叶卡捷列娜皇后。虽然扮演皇后的,是前苏联最有成就的女演员塔拉索娃,但是在影片中,她的戏并不多。所以温是男主角,我是女配角。到1954年,译制由陈叙一亲自担任译制导演的东德影片《不可战胜的人们》时,崔超明配工人罢工领袖修茨,韩非配社会民主党的领导贝贝尔,我配修茨太太。我是这部影片的主角,这回是师傅们给徒弟捧场。这种以老带新的做法,使我们上海译制片从创立之初起,就是高质量的。同时,也是一条使新人迅速成才的捷径。后来我做译制导演的时候,也多次运用这些方法。例如施融刚来时,在《砂器》中,让毕克配老警官今西,小施配年轻便衣吉村,使他在跟毕克搭戏的实践中,得到锻炼,建立信心。
各国电影流派的代表作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1950年译制片成立之初,基本上都是苏联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影片,自1954年开始,也进口了很多西方国家进步作家的作品。首先就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作品,如德?西卡导演的《偷自行车的人》。二战后的意大利,国家贫困,工人失业,电影艺术家请不起职业演员,更租不起摄影棚。因此,《偷自行车的人》的主人公,就是由一个真正的失业工人扮演的(李伟配音)。影片也是在大街上实景拍摄的。这种纪实风格,反而更贴近生活。因而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在我国,也有极其深远的影响。电影《沙鸥》的导演张暖忻就曾亲口对我说过,他们在电影学院学习时,就看过很多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她也很欣赏这种纪实风格。她的主角沙鸥也是一个真正的北京女排队员。我曾问过她“你怎么敢用一个完全没有表演经验的人当主角?”她说:“一个没受过排球训练的演员,很难演出运动员的气质。运动员参加比赛也是当众表演。”她的导演风格也力求贴近生活原始状态。沙鸥的毛衣,就是从导演身上脱下来的。沙鸥的家,也是北京一个普通四合院的一间小屋。连门口的一串红辣椒,都是房东本来就挂上去的。沙鸥与队友在街上的戏,也是把摄影机隐藏在警察的岗亭里,演员就与街上真正的行人混在一起,实景拍摄的。我记得张艺谋在《秋菊打官司》中也这样做过。当然,也不是说,每部戏都适合用非职业演员。张暖忻后来也没再用过非职业演员。但是,这种纪实风格,却是一直被许多电影人提倡的。
另一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警察与小偷》也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小偷埃斯波西多,由于战后失业,为了养活一家人,而沦为小偷。这应该是一出悲剧,片中却充满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如小偷为了讨好警察,称他为“局长”,警察说我不是局长。小偷说:“你这么胖,怎么能不是局长?”警察说:“难道局长就非得是胖子?”还有,小人物之间的同情,既令人感动也令人心酸。当警察在押送小偷去监狱的路上,由于了解了他家的贫困,感到非常抱歉,一再说:“你懂吗?我最好能不这么做。”反倒是小偷来安慰他:“好了。都懂了。走吧。”我认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