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跨度轨道悬索桥健康监测问题思考及对策
大跨度轨道悬索桥健康监测问题思考及对策 摘要:大跨度轨道悬索桥整体刚度相对较弱,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结构变形大,动力响应明显,实施健康监测时,在动力特性监测、结构状态信息获取、与人工检测的融合和结构安全性评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战,基于此,提出适应性解决策略,并阐述大跨度轨道桥梁健康监测领域发展的前景:新型传感设备研发、海量信息有效处理、无线通讯技术发展和行业标准化建设
关键词:悬索桥;健康监测;动力特性;评估
一、引言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1]建设步伐的加快,轨道桥梁的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从1960年加拿大魁北克建成的世界上第一座轨道斜拉桥――North Romaine River Railroad Bridge,跨度为61m;到2011年中国建成的世界最长跨度单轨桥――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工程嘉陵江特大桥;再到中国正在建设的世界最大跨度双塔双索面自锚式悬索桥――重庆轨道环线鹅公岩轨道专用桥。然而,作为大跨度轨道悬索桥,具有整体刚度相对较弱、列车荷载激励强烈、结构响应明显的特点,加之,在运营期内,受材料老化、疲劳荷载反复作用、复杂环境等因素影响,桥梁结构难免出现损伤或者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通信网络、信号处理、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加速了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实用化进程。工程实践表明,健康监测系统能够及时发现结构的损伤与质量退化,实现结构定性、定位和定量分析,可以为桥梁的管理养护提供客观依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利用健康监测系统对大跨度轨道悬索桥进行实时、在线、动态监测,并作出安全性评估,愈显重要
二、健康监测内容与系统架构
1.健康监测内容。桥梁健康监测是运营期间以结构安全状况评估为目标的长期实时监测,针对大跨度轨道悬索桥,监测内容如表1
2.健康监测系统架构。健康监测系统应具有采集、传输、处理、管理、评估与预警等功能,为降低系统的复杂程度,且方便维护和升级,一般采用模块化设计。一套完整的健康监测系统,由六大子系统组成,如图1
(1)传感器系统:由测试结构物理参数及其周围环境的传感设备组成,获取荷载、环境与结构响应信息
(2)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由数据采集单元和数据传输网络构成,用于信号采集、处理、缓存和传输
(3)数据处理与控制系统:用于例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构状态监控与预警、系统状态监控与预警及系统远程操控
(4)评估系统:用于执行原始监测数据分析、结构状态评估及诊断与预测分析
(5)数据管理系统:用于存取监测数据及分析结果
(6)检查与维护系统:用于检查与维护传感器、数据采集单元、数据传输网络和显示设备等
三、问题剖析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发展日新月异,成绩斐然,但应用于大跨度轨道悬索桥中,仍存在一定的挑战
(1)列车荷载作用下大跨度轨道悬索桥结构动力特性监测。大跨度轨道悬索桥具有轻、柔、窄等特征,由于所受列车荷载作用结构面广、激振强烈、动力响应明显,加之,动力特性的演化将直接关乎结构的安全性,因此,动力特性的监测难度大,且格外重要
(2)桥梁结构状态信息的全面、准确获取。大跨度轨道悬索桥施工阶段会进行施工期间监测[2],运营阶段会进行健康监测,但有效实现两阶段的无缝连接仍是项目的技术瓶颈,加之,传感设备缺陷、信息处理不当、服役环境复杂等因素,导致结构状态信息难以全面、准确获取
(3)人工检测与实时监测的有效融合。传统的管理系统主要依赖常规的人工检查和专项检测等手段得到的信息,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由于健康监测系统规模、传感器布设、信息传递等方面的限制,仅依靠健康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而对大跨轨道悬索桥进行评估是不完整的,加之,对结构在复杂环境和列车荷载作用下响应的认识和经验不足,难以给出准确有效的预警模式
(4)基于健康监测信息的在役桥梁安全性评估理论与技术。实用桥梁安全性评估方法的开发与应用,仍处于基础性探索阶段,是桥梁健康监测领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由于评估理论和技术的不完善、轨道悬索桥结构体系的复杂性等因素,致使对桥梁难以施行客观、有效的评估
四、适应性解决策略
(1)结构动力特性分析与动力响应全面监测。轨道列车的快速运行,会诱发桥梁结构产生空间振动,结构动力特性是进行结构动力响应分析的前提,因此,针对大跨度轨道悬索桥动力响应监测,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1)采用空间杆系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了解结构的频率分布和振型特点
2)进行车-桥系统耦合振动分析,确定监测参数与测点布置。对于位移幅值较大的结构,监测参数主要是位移和应变,位移测点应布置在振动荷载作用下结构位移变化最显著且易于稳固安装监测传感器、方便测量的位置,应变传感器则宜先进行标定
3)监测信息采集与评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