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语言环境 丰厚语言文化.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根语言环境 丰厚语言文化

植根语言环境 丰厚语言文化   [摘 要]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应植根于语言环境,聚焦语用,直面文本的语言表达,引导学生不断归类整合、拓展延伸、积极运用语言文字,让学生积淀语言文化,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言文化;整合;资源;拓展;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29-02 每次看见学生背诵积累《日有所诵》中的词句时,我总在思索:学生每年积累,为什么还总是忘记,抑或在需要时却用不上来,无法活学活用,这岂不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吗?某日,恍然大悟:花草离开土壤,怎能生机盎然?水离开江河,怎能成一池活水?语言文字的积累怎能离开赋予语言文字情感的土壤――语言环境?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不正是它们存在并蓬勃发展的土壤吗?只要植根语言环境,不断引导学生整合、储备语言文字并灵活实践,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就一定会收获一份“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悦 一、归类整合,丰富语言 书桌上杂乱堆放着本子、书、草稿纸,散落着铅笔、蜡笔等。整理一下,书和书叠在一起,本子和本子叠在一起,文具放在文具盒里,将它们一一摆放,整个书桌就井井有条。散落在文章中的同类词语、语句不也可以像书桌上零散的物品一样整理打包吗?教学《詹天佑》一文,当学生交流“自然环境恶劣”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引导学生将分散在文中描写环境恶劣的语句逐一找出,并将关键词语一一出示:“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狂风怒号、黄沙满天、坠入深谷。”这样,使学生既感受到环境的险恶、修筑铁路的艰难,又能在具体的语境中积累描写环境的词语 《桥》这篇文章结构有特色,洪水的肆虐与村民的惊恐交叠出现,村民们的慌张与老支书的镇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教学中,我将描写洪水的语句整理打包,一一出示在屏幕上。学生在阅读比较、互动交流中,不但发现洪水越来越凶猛、情况越来越危急,同时也发现句子在表达上特点:以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短句,以凝练的语言来渲染灾难来临时的惊心动魄。学生在读中悟语、读中悟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积累语句并内化为己用。在阅读教学中,若能时刻关注并引导学生捕捉文本的言语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长此以往,在学生语言发展的道路上就会呈现出“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喜人景象 二、据文拓展,发展语言 (一)依文炼词,浓缩精华 长文可以通过概括小标题进行提炼,快速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同样,文章的关键句子也可以提炼为词语,让表达的意思一目了然。在《桥》一文中,我将描写洪水凶猛的语句一一出示在屏幕上,并问学生:面对如此险境,你的脑海中会蹦出哪些词语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危在旦夕、千钧一发、火烧眉毛、十万火急、生死攸关、命悬一线、险象环生、 四面楚歌……我又将描写洪水凶猛和人们恐慌的句子交错地出示在屏幕上,让孩子们用词语形容人们的反应。学生们纷纷说道:惊恐万状、惊慌失措、仓皇不定、慌作一团、慌慌张张、措手不及、惊魂未定……这些词语如同珍珠一般从孩子们的口中滚落。这样,学生不但感受情况的险恶,而且内化这些词语,并在表达中运用。在课堂上,只要以课文语言为依托,丰富语言语积累,并在运用中发展语言能力,就会收获着“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欣喜 (二)拓展链接,开渠引水 以课本的词句为聚点,拓展链接,将相近的词、同主题的句子有意识地引进课堂,能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化。如此,一篇篇文章好似一个个聚宝盆,将各类的词语、优美的语段、名人名言一一收揽,化为学生的财富 《彩色的非洲》一文开门见山点出:“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色彩斑斓”进行拓展,积累它的近义词。学生们纷纷道出:五彩缤纷、姹紫嫣红、多姿多彩、绚丽多彩……“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非洲世界的五彩斑斓,在课伊时就闯入学生的世界 开渠引水,语段积累亦可如此。在执教《为人民服务》一文,引导孩子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含义后,我抓住契机,告诉孩子这就是经典,给人以启迪,令人深思,同时让学生积累生死观的名言。整合资源,运用语言的环境随处可见。如,教学《匆匆》一文,可引导学生积累时间的名人名言、古诗词;教学《梅花魂》一文,可引导学生积累思乡的诗词;教学《文言文两则》,可引导学生积累孔子的名人名言……心中有语言文化,处处就有积淀语言文化的资源 三、以文为本,运用语言 王尚文教授指出:“语文教学的聚焦点应该是言语形式,即怎么说,怎么写,而非说什么,写什么。”可见,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语言内容,更要关注语言形式,以文为本,整合运用,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促使学生自能发展 《祖父的园子》一文刻画了萧红童年有声有色的生活,笔调清新,富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