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二轮复习(二).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二轮复习(二)

*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1、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①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②变法都得到了当时最高统治者的支持;③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④变法者个人的改革的意志坚定,失败后两人的命运基本相同;⑤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不同点:①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②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③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④结局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成功的改革;王安石变法则失败了。 启发: ①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②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 ③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④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1、富国之法(经济):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2、强兵之法(军事):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3、取士之法(科举和教育):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1、前期:创立新制(1)制定官吏俸禄,整顿吏治; (2)推行均田制、三长制和租调制。 2、后期:实行汉化:(1)迁都洛阳(2)移风易俗 内容 1、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2、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缓和民族独立与社会矛盾,发展生产,巩固统治 目的 1、必要性:社会危机严重(1)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2)“三冗”与“两积”引起社会危机。 2、可能性:(1)庆历新政失败提供经验教训;(2)宋神宗起用王安石提供政治保障。 1、必要性:阶级矛盾(政治制度建设的欠缺)和民族矛盾(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尖锐计划,社会动荡不安。2、可能性:(1)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出现;(2)冯太后掌权,督促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3)孝文帝精通汉族先进文化,改革信念坚定。 背景 王安石变法 孝文帝改革 项目 (1)以“富国强兵”为中心内容; (2)是应急措施,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的局部调整。 (1)改革深入到上层建筑方面,比较全面; (2)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兼有确立封建制度与民族融合的性质。 特点 新兴地主阶级对北宋中期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 冯太后和孝文帝自上而下掀起的一次改革北魏社会面貌的封建化运动 性质 1.进步性:(1)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局面 (2)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2.局限性:(1)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2)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1)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与繁荣 (2)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3)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影响 有一定成效,但最终失败 成效显著,改革成功 结果 第五单元 俄国农奴制改革 1、如何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发生? (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世纪上半叶,沙皇俄国仍然是一个以农奴制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但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大工厂逐渐代替手工工场,机器生产逐渐代替手工操作,自由雇佣劳动逐渐代替农奴劳动。农业中商品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趋瓦解。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着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导致俄国大大落后于西欧诸国。 在农奴制度下,农民被牢牢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没有人身自由,因而无法满足工业对大量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另外,在地主的强取豪夺下,广大人民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从而严重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这一切都表明要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冲破农奴制的束缚是首要任务。 (2)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抗争。 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受压迫最为深重,他们不断斗争。从1826年到1861年改革前,总共发生了1000多次农民起义,而且规模一年比一年大。他们从拒服劳役、抗纳代役租开始,继而发展到烧毁庄园、杀死地主,甚至发展到举行大规模反对沙皇政府苛捐杂税和官吏压迫的大暴动。在自发的农民运动影响下,受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双重压迫的工人以及受阶级压迫的少数民族,也不断起来同反动势力作斗争,这些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沙皇专制统治,动摇了农奴制度的基础。 (3)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群体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它是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第一次公开武装起义。它标志着俄国革命运动史的开端,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其后,以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革命民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