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万利一矿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万利一矿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摘要:经地面地质灾害调查,现状条件下评估区不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风蚀沙埋等地质灾害,主要存在地裂缝和采空塌陷地质灾害。通过对资料分析、计算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危险性进行评估。预测万利一矿技术改造项目地面工程建设不会引发或加剧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井下采煤形成采空区后,可能会引发地面塌陷灾害。
关键词:地质灾害;引发或加剧;预测评估;地面塌陷
前言
为满足市场对煤炭需求不断增长及万利公司发展的需要,万利煤炭分公司决定进一步对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资源的规模效益。整合改造后的万利一矿范围由原万利一井、二井、昌汉沟井、韩家村井、乔家渠井、添漫梁一、二号井井田等组成,面积约92km2。
1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
1.1工程概况
万利一矿技改项目井田位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北约7km处,技改后矿井生产的煤炭拟由包神铁路韩家村车站装车外运,交通较为便利。井田南北长约11km,东西宽约9km,面积92km2。地理坐标为东经 :109°52′42″― 110°02′24″;北纬 :39°50′09″― 39°58′53″,矿井9层主要可采煤层的煤炭资源地质储量1659.545Mt,全矿井设计可采储量639.141Mt。
万利一矿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煤5-8Mt,服务年限为91.3-57.1 年,矿井开拓方式采用主斜井――副平硐综合开拓方式,在充分利用现有井巷工程的基础上进行井田开拓布置。即利用原昌汗沟煤矿工业场地的副井平硐及风井,在韩家村火车站附近新增主斜井,煤炭出井后直接上仓装车外运。
1.2 气象、水文
1.2.1气象:多年平均气温: 6.3℃;多年平均降水量:357.1mm;多年平均蒸发量:2535mm。最大冻土深度:1.71m(1977年2、3月份)。最大风速:14m/s;大风日数年平均:26d;全年盛行风向:W、NW。
1.2.2水文:万利一矿井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胜分水岭北侧,属黄河流域,评估区包含罕台川与哈什拉川的部分流域,以中部添漫梁为分水岭,罕台川和哈什拉川主沟均在井田之外,其中罕台川紧靠井田西侧,哈什拉川位于井田东部,都为黄河的一级支流,哈什拉川的支沟主要有昌汗沟、马厂窖沟,罕台川的支沟有添尔漫沟,鄂勒斯太沟,沟谷两侧发育树枝状冲沟,丰水年份有渗出的泉水形成溪流,流量很小,雨季汇集洪流注入黄河。评估区内东南部马厂窖沟中游有拦洪蓄水的小型水库,是区内的常年地表水体,面积约0.1km 2,水量变化与降水有直接关系,丰水年份量大,枯水年份量小。
1.3 地形、地貌
1.3.1地形:评估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北部,地形总趋势南高北低,因中部南北向区域分水岭添漫梁的影响,使得区内地形又呈中部高,向东(哈什拉川流域)、向西(罕台川流域)渐低的趋势。由于长期遭受风化剥蚀和迳流冲刷,区内沟谷发育,形成典型的剥蚀丘陵地貌。各沟谷两侧发育冲沟,冲沟切割强烈。地形起伏较大,最高点位于评估区中南部添漫梁上,海拔高程1489 m ,最低点位于东部昌汗沟,海拔高程1365m,相对高差一般10-70m左右,最大达100m之多。
1.3.2地貌:评估区地貌按其成因、形态可划分为剥蚀丘陵、沟谷及风积沙地三类。①剥蚀丘陵:是评估区主体地貌类型,地面高程1400~1589m,相对高差70m。地形起伏不平,冲沟发育。岩性组合为白垩系砂岩、砂砾岩、侏罗系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系地层等,植被较发育。②沟谷:主要河谷为西部添尔漫沟,鄂勒斯太沟,东部昌汗沟、马厂窖沟,冲沟发育呈树枝状分布于各沟谷两侧。主沟谷断面大都呈“U”型,局部源头处及小冲沟断面呈“V”型,沟床相对较平坦,两侧谷坡缓倾,局部陡倾,基岩裸露明显。均为季节性排洪河谷。岩性组合为冲洪积中粗砂及砾砂层,松散层厚度一般0.8~5.2m。③风积沙地:零星分布于评估区的西南部一带,分布范围较小,地形起伏不平,地表植被较发育,为固定、半固定沙丘,岩性组合为风积粉砂、细砂,厚度一般0.5~3.3m。
2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2.1地质构造:井田处于华北地台鄂尔多斯台向斜东胜隆起区之东北部,沉积基底为三迭系,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产状平缓,倾角一般小于3度,褶曲不发育,仅沿走向有宽缓的波状起伏。没有发现断距大于20m的断层,无岩浆岩侵入,亦无岩溶陷落柱存在。但浅部小型断层还是存在的,落差一般小于10m。井田属于较简单地质构造类型,即Ⅱa型。
2.2区域地壳稳定性: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相应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历史最大地震震级不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