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清雍正时期养廉银制度的利弊_颉小录.docxVIP

浅析清雍正时期养廉银制度的利弊_颉小录.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第4期历史研究总第245期THESILKROADS浅析清雍正时期养廉银制度的利弊颉小录(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养廉银制度是清朝独创的一种财政制度,从雍正元年到宣统三年(1723~1911),延续了将近200年之久。养廉银制度作为一项正式制度在全国公开推行,这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还是仅有的一次,对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诸方面产生过一定影响。[关键词]雍正;养廉银制度;耗羡归公[中图分类号]K2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4-0050-02清自康熙中期以后,为政力求宽仁为尚,加上各项财过,自三逆叛乱以来,军需浩繁,财政入不敷出,州县无纤政制度不健全,给贪劣朝臣以可乘之机。在这种优容宽纵毫余剩可以动支,因此耗羡的征收可以有效地缓解因战环境下,官吏贪剥有恃无恐,变本加厉,至康熙末年,亏空争带来的大量财力的消耗。贪脏之案堆积如山,不可胜数如上所述,耗羡的征收虽然可以缓解官员俸禄不足。一、耗羡归公与养廉银的出现和国家财政不足,但是耗羡的滥征,不但加重了人民的负清承明制,在征收钱粮赋税的时候,附加征收耗羡担,而且导致了财政的混乱和吏治的不清。官员往往加派。所谓耗羡,是指州县官征收钱粮时加耗抵补实际损耗的私征,造成了严重的钱粮亏空。因而,康熙末年展开了大余额,其实是一种附加税。与收受贿赂相比,耗羡可以说规模的清查钱粮亏空行动。结果发现陕西亏空最为严重,是一种半合法的额外收入,因此州县官对于征收火耗十在分析造成亏空原因之后,年羹尧于奏折末议及赔补之分卖力,滥征滥派现象非常严重。钱陈群在《条陈耗羡疏法:“愚以为,当择其亏空数少、或居官谨饬、或才能可用》中说:“康熙六十年,州县官额征钱粮,大州上县。每正赋不得已而亏空者,姑且从宽限于一二年内,将其本任应得一两,收耗羡银一钱及五分、二钱不等。其或偏州僻扈,赋耗羡委道府监收补项,仍不许加耗累民。若居官败检、不额少至一两百两者。税轻赋重,数倍于正额者有之。”加征惜民瘼、亏空最多、任意侵蚀者,立行题参,严加追比。”康耗羡无异于加重了百姓负担熙帝批曰:“妥。”至此,耗羡真正意义上开始归公。。耗羡征收的苛重,固然是官员贪婪、吏治腐败的表但是,耗羡归公具体实施的时间是雍正元年(1723),现,但也有具体的原因。山西巡抚诺岷比较完整地向朝廷提出了实行耗羡归公和其一,弥补清代官员俸禄不足,以及馈送上司需要养廉银制度的建议,并得到雍正帝的支持,在山西省率先。清代官员俸禄之低是有目共睹的,据《清朝文献通考》卷试行。其后,湖广总督杨宗仁也奏称实行养廉银制度。次42《国用》篇记载,在京文武官员每年的俸银标准为:一品年七月六日,雍正帝把养廉银制度作为整顿吏治和财政180两,二品150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的突破口,毅然谕令“通行天下”。耗羡归公遂成为雍正帝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两即位后第一桩进展迅速、绩效斐然的政举 1。钱,从九品31两5钱;另按俸银每两给禄米1斛。地方文二、养廉银制度的特点与作用官俸银基本和京官相同,但无禄米;武官俸禄更只有在京养廉银制度具有以下特点:文官的一半。这些微薄的收入根本不能维持官员日常开首先,它大幅度提高了地方政府官员的收入。江苏、支,如若遇见灾荒,又要捐出俸禄,因此耗羡的征收一部安徽、江西总督的养廉银高达1.8万两,是原有俸禄银分缓解了官员的低俸禄,此外清朝官场流行参谒上司则的116倍,这个数据到乾隆中期的时候已经变为3万送见礼,凡遇时节则送节礼,生辰喜庆则送贺礼,题授保两。其次,陕甘和云贵总督为2万两,而直隶和湖广、两荐则送谢礼,升转去任则送别礼。而上司遇大计考察官员广总督也高达1.5万两,是其俸禄银的100倍,地方官的标准之一便是“以馈送之厚薄,定官评之贤否”。其二员的薪俸收入提高幅度之大,非常惊人。就增长幅度而,可以弥补财政不足,缓解地方办公经费紧张。康熙曾经说言,基本与官员的职务成正比,官职越高,薪俸收入提50THESILKROAD高的幅度也就越大第二,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养廉银制度施行后,,在火。其次,官员所得养廉银数量在官职高低和地区上差耗只允许减轻不允许加重的情况下,地方耗羡征收减轻。异很大。官员职务相同,但是由于所在地区不同,所以养如山西原来“每正项一两竟加耗三四钱”,此后“止以加二廉银数量不同。以巡抚为例,江苏、陕西、甘肃等省巡抚全为率,较之昔日减大半”。使长期以来的耗羡滥征加派现年养廉银为1.2万两,而福建、广东巡抚的养廉银为象得以约束。 1.3万两,湖北、湖南、广西、云贵等省巡抚养廉银为1万两第三,加强了国家对于地方财政的管理,增加了国家。即便在同一省内,养廉银数量多寡各异的现象也仍然存的收入。从前因火耗私征,完全由地方财政管理,容易造在,有

文档评论(0)

文档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