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晁错_论贵粟疏_看西汉初年的农业与商业.pdfVIP

从晁错_论贵粟疏_看西汉初年的农业与商业.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坛广角 · 長三角 教育 从晁错《论贵粟疏》看西汉初年的农业与商业 江苏省黄埭中学 薛丽花 摘要:西汉初年,商业与农业的发展渐失平衡,晁错认识到商人的兼并给农业带来的危害,认为重农不能再停留在舆 论宣传的层面,于是用“入粟拜爵”的方法,希望商人在提高社会地位的愿望得到满足的同时,农民多余的粮食也有 出路,以此达到“损有余补不足“的目的,但汉文帝重农的同时并没有公开的抑商,不可否认,这种政策从另一方面 来说也助长了商人参与社会政治的能力。 关键词:西汉农业;西汉商业   公元前 178 年,政治家晁错向汉文帝上书《论贵粟疏》, 采取保护措施,而对豪民兼并态度暧昧,无法从根本上阻止土 陈述了重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指出农民的灾难来源于三个 地兼并的进程。176 年的诏书,宣称农业是立国之本,这一申 方面:一是自然灾害,最常见的是水旱之灾,问题是灾害发生 明在后来的诏令中被多次提及,这种反复申明的情况,也表明 时政府是否有能力抗灾救灾;二是急政暴赋,这是来自政府的 当时存在无法用政治手段解决的痼疾。[4] 且汉代人口与耕地分 苛捐杂税,晁错称为“治官府,急徭役”;三是商人兼并,农 布及农业发展是很不均衡的。据《汉书•地理志》和《后汉书• 民需要铜钱缴纳赋税,不得不变卖财产,“有者半贾而卖,无 郡国志》的记载,全国州部中,司隶校尉部和豫、冀、兖、青、 者取倍称之息”,而商人却乘机谋利。在这三种灾害中,晁错 徐五州,面积仅约占全国八分之一,而人口则占68%以上,造 特别强调商人兼并给农业带来的危害,指出“此商人所以兼并 成人多地少的局面。此外,从战国起就上升为社会问题的流民 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本文试从西汉初年的社会经济背 问题,自秦代以后,数量急剧增加,且每次自然灾害之后就恶 景、对农业与商业的处理方式及其影响上看两者之间的联系。 化,文帝时就有“五年春二月,地震。”、“九年春,大旱。”、   晁错之所以紧急上书重农,是看到了当时社会上对农业的 “冬,十二月河缺酸枣,东溃金堤”等记载,可以说,流民一 忽视。首先,从社会思潮上来说,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宽松, 直是汉代的重要问题,只是总体来讲,西汉初年的这些危机还 诸子百家畅所欲言,从而对解放人的思想观念,特别是突破轻 没有发展到恶化的状态,但流民数量的增多与土地兼并紧密相 商、贱商的思想意识提供了可能,汉人的商品意识得到增强, 连。 求富成为汉初社会的普遍社会心理,从商成为“俗之所贵”的   再次,文帝的“开关梁,驰山泽之禁”、“纵民得铸钱、冶铁、 事务。民谣中也有提到:“以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煮盐”等法令的颁布,进一步把私营工商业推到一个蓬勃发展 刺绣文不如倚市门”,[1] 正是在这种崇商心理的驱使下,才出 的时代,随着关梁、山泽的开放,社会上很快崛起一大批工商 现了背本趋末的现象。于是,传统的对商业的态度开始转变, 豪民、盐铁钱主,这些人和农场主共同构成了新兴的“素封” “贵义贱利”的价值观受到冲击,产生了“何以孝弟为?财多 阶层,囤积居奇,发放高利贷,甚至充当领导商品经济发展趋 而光荣。何以礼义为?史书而仕宦。”的看法,[2] 甚至“富民 向的角色。[5] 按晁错的说法:“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 不奸而贫为里骂,廉吏释官而归为邑笑”,[3] 新看法。 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1] 据   其次,自秦以来实施了重农抑商政策,“商”在法律上始 成书于汉初的《管子 • 轻重丁》记载,时民间称贷者多达三万 终没有得到正式的鼓励和颂扬,西汉初年,刘邦本着重农抑商 家,总计“凡称偿之家出泉叁

文档评论(0)

文档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