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十种曲的团圆开场结构意义
六十种曲的团圆开场结构意义
“团圆开场”在明传奇中几乎已成为一个固定化绝对化的模式,被作家所反复运用。笔者在对明传奇的经典选本《六十种曲》[1]进行详细考察后,发现有将近一半的剧本在悲欢叠呈的跳荡到来之前,皆先以团圆和乐的家庭聚会开篇。这些团圆聚会有什么深层蕴涵?为什么这么多作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种开场方式?这本身便是值得深入探究的话题。
一、家庭聚会:团圆开场之形式依托
《六十种曲》之团圆开场多以家庭聚会为依托形式。详见下表:所涉作品中,引发聚会的缘由一般有如下几种:一,游赏。其名目繁多:赏春、赏花或赏雪等。其中又以赏春最为常见。这些作品开篇的时间往往设定在一年四季中占先得早的春天。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的天人合一观念,以一年之始来开启一段故事;另一方面,也与作者力图营造一种喜乐气氛相关,这恰恰也是传奇的独特艺术品味所决定的(详见后文论述)。二,庆寿。或适逢父母寿诞,全家设宴庆祝;或者仅为双亲康宁,子女为之称寿。以上两种方式在聚会缘由中出现最多。此外,还有一种形式mdash;mdash;mdash;欢度佳节。常见节日有元宵、人日、端午、中秋等,但其中也间或穿插赏春、赏花、称寿内容,所以,这三种家庭聚会的形式并非彼此独立、互不关联,而往往是以某一种为主,同时旁涉其他。并且,具体的聚会内容也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哪种形式的家庭聚会,都并非如它表象般虽热烈却单薄,而是涵纳了深沉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的。
二、尊尊亲亲:团圆开场之伦理本位
团圆开场所依托的聚会,虽是家庭生活的一个横切面,但却是家庭包括社会纵深文化的体现,背后凝聚着强大的聚合轴。总体上说,它彰显了儒家思想中的尊尊与亲亲之道,是对长幼有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等规范的实践与演绎,切实体现了儒家礼教的道德对家庭的渗透,是对中国文化伦理本位的形象表现。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梁漱溟先生曾一语贯之:举凡社会关系一概家庭化之,纳国家于社会伦理之中,[2]174并认为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础就是社会关系伦理化,即以家庭关系架构全部社会关系,可谓一语中的。尊尊与亲亲,是个体家庭伦理相安的必然要求。前者侧重于等级秩序,在家庭内体现为尊卑有序,长幼有别;而后者则更关注自然血缘亲情,体现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谊关系,要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
首先,亲亲之道。“亲亲之恩莫重于孝”,[3]孝道作为统治阶级始终大力提倡和宣传的中心内容之一,早已成为家族及社会活动应当遵循的原则。《琵琶记》蔡伯喈、赵五娘以春酒介眉寿;《还魂记》杜丽娘感念“寸草心”难报春光于一二,故明媚之日请父母宽坐后堂,“敢进三爵之觞,少效千春之祝”等,皆体现了对父辈的拳拳孝心。就连性素顽劣的非正面人物在牵涉到“孝”的问题上亦毫不含糊,如《蕉帕记》胡连,几日见父亲“眉头不展,面带忧容”,便特备酒筵,请父母到花园赏海棠以遣闷怀。这些聚会还擅长以女子对姻事的推缓来表达延长居家致温情之礼、承欢膝下的意愿,如《荆钗记》中的钱玉莲、《春芜记》中的季清吴、《玉环记》中的张琼英等,虽然这种行为多少带有一些闺中少女对琴瑟之事本能的羞涩推脱之意,但从人之常情揣测,其孝道意义决非止于表面。对父母一方而言,也多能以“慈”之形象出之。梁漱溟有一段话颇能道出国人心声:“于人生各种关系中,家乃其天然基本关系,故又为根本所重;谓人必亲其所亲也。人互喜以所亲者之喜,其喜弥扬;人互悲所亲者之悲,其悲不伤。外则相和答,内则相体念,心理共鸣,神形相依以为慰,是所谓亲亲也。人生之美满非他,即此家庭关系之无缺憾。”[2]168传奇作家所以设置如许多家庭聚会,其深层意味之一恐怕即在于此。另外,在聚会中,父母常在喜庆气氛中表达一种“长自萦心”的“集体忧虑”mdash;mdash;mdash;子女姻亲未遂。对晚辈“婚嫁及时”的愿望固然牵涉对家族整体利益及形象的考虑,但就人情而言,不得不说这是父辈对子女终身有托的人性关怀。
对兄友弟恭、夫妇和顺,家庭聚会亦多有体现。《荆钗记》、《香囊记》、《双珠记》等篇,皆是作家对兄弟(妹)之间伦理道德的正面描画,所谓“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夫妻之道的呈现亦是作家不惜笔墨处。如《三元记》中的冯商,虽有无子之虞,却无绪妾之想,与结发妻子感情甚洽。他广有家财,却最渴望“闺门伉俪恩浓,琴瑟调和”、“偕老夫妻,百岁和同”。《精忠记》里的岳飞,在宴会中展现的更是侠骨中颇具柔情,“莺燕于飞”,“夫妇和谐”,充分体现了夫妻之好。此外,那些年迈父母同现于聚会中的出目,更是以华发苍颜依然和顺相契为子女上了一出成功相与之课,《琵琶记》、《怀香记》、《玉环记》即是如此。总之,这些聚会多能呈现夫唱妇随、和乐美好的家庭图景。其次,亲亲中实现尊尊。细加比较会发现,家庭聚会中的人伦关系存在这样一个特点,即在表现父慈子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