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的文学语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韬的文学语言

六韬的文学语言 一、《六韬》的文学艺术表现方式 (一)多用四言句 《六韬》中采用的句式并无固定模式,三言、四言、五言及六言句等多种句式穿插其中,又间杂以长短句,其中又以四言句最多。三言的有:“六守长,则君昌;三宝完,则国安。”①五言的有:“用之在于机,显之在于势,成之在于君。”②六言的有:“三军行数百里,人马疲倦休止。”③ 《六韬》中的四言句比比皆是,例如,“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予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④“求途之道,金玉为主。必因敌使,精微为宝”⑤等。 《六韬》大量采用四言句,和战国时期的语言水平是基本吻合的。四言句通常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使文章形成一种整齐的韵律。同时文中还大量地使用长短句,使文章形成一种音调上的落差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朗读记忆。 (二)特殊句法的运用 1.问答句。《六韬》中多以文王和武王发起提问,然后再由太公作答。这样一问一答的形式体现出了每一篇每一卷的中心思想。如《武韬bull;文启》篇中“文王曰:lsquo;静之奈何?rsquo;太公曰:lsquo;天有常形,民有常生,与天下共其生而天下静矣。太上因之,其次化之。夫民化而从政,是以天无为而成事,民无与而自富,此圣人之德也。rsquo;”《虎韬bull;疾战》中“武王问太公曰:lsquo;敌人围我,断我前后,绝我粮道,为之奈何?rsquo;太公曰:lsquo;此天下之困兵也,暴用之则胜,徐用之则败。如此者,为四武冲陈,以武车骁骑,惊乱其军,而疾击之,可以横行。rsquo;”这些问答句都清楚地表达了文章的内容,使读者一目了然。 2.判断句。这是《六韬》一书使用最多的文言句式,每篇均有涉及。但在形式上又采用了多种句式,这就使得全书不像其他兵书那样枯燥乏味,犹如信手拈来,通俗易懂,也更能吸引读者,《六韬》中涉及的判断句有以下几种:(1)hellip;hellip;者,hellip;hellip;也。如“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⑥(2)hellip;hellip;也。如“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贵之而不骄者,义也;付之而不转者,忠也;使之而不隐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穷者,谋也。”⑦(3)hellip;hellip;者,hellip;hellip;如“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⑧(4)以“必”作副词表示判断。如“夫欲击者,当审查敌人十四变。变见则击之,敌人必败。”⑨(5)副词“乃”字放在谓语前表示判断。如“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⑩(6)以“是”字作主语表示判断。如“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谋,是谓六守。”瑏瑡?3.倒装句。倒装句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句法,《六韬》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文韬bull;明传》中的“太公问:lsquo;王何所问?rsquo;”“所”作为一个结构助词无义,所以句子本应为“王问何?”《文韬bull;守土》中“守土奈何?”“何”作为疑问代词将宾语“守土”前置了;《武韬bull;顺启》中“文王问太公曰:lsquo;何如而可以为天下?rsquo;”句中的“何如”本应为“如何”,等等。 (三)通假字和引申字的运用 古代文献一般都有通假字和引申字的情况出现,经统计《六韬》中共有35处出现了通假字,如“文王乃齐三日”瑏瑢?中的“齐”通“斋”,为斋戒之义;“故知神明之道者,野无衡敌,对无立国”瑏瑣?中的“衡”通“横”,在这里是指强横之义。引申义在《六韬》中有23处,如“农一其乡,则谷足;工一其乡,则器足;商一其乡,则货足”瑏?瑤中的“一”原为“统一”之义,这里引申为聚集、集结;“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瑏瑥?中的“启”和“闭”都运用了引申义,“启”本指开启,引申为接纳、欢迎,“闭”本指关闭,引申为拒绝、抗拒。 (四)文言虚词的使用 1.“之”在《六韬》中,主要用于代词和助词。 用作人称代词如《文韬bull;文师》中“文王再拜曰:lsquo;允哉!敢不受天之诰命乎!rsquo;”这里的“之”应译为第二人称“您”。在《武韬bull;文伐》中“欲锢其心,必厚赂之;收其左右忠爱,阴示以利,令之轻业,而蓄积空虚”则译为第三人称“他”。用作助词如在《龙韬bull;论将》中“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这里的“之”是定语的标志,可以译为“的”的意思。 2.“而”是文言里用得最多、最灵活的一个词,可以用作连词也可以用作代词。用作并列连词如《文韬bull;国务》中的“太公曰:lsquo;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予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rsquo;。” 用作转折连词如《文韬bull;举贤》中的“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用作连接状语,表修饰关系,如《龙韬bu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