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瓯国西界疆域析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东瓯国西界疆域析论

关于东瓯国西界疆域析论 近年来,在福建开展的田野考古,通过遗址与大量文物的出土,关于闽越国研究已取得不少新的成果。关于东瓯国的研究,虽然温州、台州两地学者依照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观点蜂起,依然莫衷一是。特别是东瓯王都城城址、东瓯国的疆域分野、东瓯国人成份、举国迁徙后原东瓯土著人的去向等,争论纷纭。本文试图通过西界一带的史料和考古资料,考证东瓯国界域,以期抛砖引玉。 温州西界疆域指今天温州的行政区划含平阳、瑞安、苍南、泰顺、文成五县(市)。其中苍南由原平阳属地立县于 1981 年(文物考证,以下文中两县相互应证)。东瓯国之争缘起于近年温州台州两地对东瓯国都城及国界等的纷争。关于两地对东瓯国都城所在之争,温州学者以流传甚广文献为依据,台州学者则立足近年界内出土的各类文物,特别是塘山大墓的文物,与大溪古城的映证,坚定地认为关于东瓯国都城目前温州无准确地点、无都城遗址、无东瓯文物,就此,两地学者展开了多年的纷争,至今也没有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推理链。因此,关于东瓯国都城的争论,在文献资料奇缺的背景下,只能等待今后田野考古的进一步探索,出土更多有力的实物证据,以求最终水落石出。另外,对东瓯都城的争议,还引申出东瓯国界的争论。既然称之为国,则有国界。按《说文解字》来解:“邦,国也。周礼注曰lsquo;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rsquo;。”[2]国为会意字,从“口”(wei)表示疆域,从“或”兼表字音。无四围之界,称不上国。东瓯国属地方方国,必有界域,但东瓯国的四国,从历代史料文献中无法考证。推测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南方百越广袤之地,长期的边缘化,秦汉以来,对其的归属仅为名义上的,因而疆域难有明确规划;二是东瓯国立国至除国,仅存世 54 年时间短,其国域以都城为中心,向外以同心圆的形式辐射,离王权中心越近,对人口与土地的管理上就紧密,越远则越松散;三是被西汉王朝所忽视的边远小国,任其自治,王国核心人物安民守土即可,而在“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的大理念下,百越诸小国之间,相互制衡,相安无事,不要触及王朝王朝即可,至于方国领土的界限及国王权力的大小均可忽略不计。在这点上,当闽越国攻打东瓯国,东瓯国向西汉王朝求援时,西汉王朝就出兵与否向大臣征询意见时,太尉田蚡说:“越人相攻固其常,又数反复,不足以烦中国往救也,且秦时弃弗属。”[1]2274一种对边远东瓯国落难之际见死不救的冷落与轻看油然而出。虽然,西汉王朝最后是出兵救援了,但其出兵的目的则是出于安抚。而东瓯国除,四万人千里迁徙至淮河流域,用的是“降”字,即没有给予小国寡民足够的待遇;但从东瓯往北至淮河,也即离西汉王朝的政治中心近了,表明了是从劣地迁往优地,说明是王朝的一种恩渥,表现出关心厚爱的姿态(当时,越往南,离王朝中心越远,其政治待遇也越低,故闽越国、南越国能自立,抗衡王朝的能力也越强)。东瓯国处于原越国的过渡区域,汉王朝统一中国后,相较更往南的百越地区,其所受的重视程度要强些。等到东瓯国除,并入闽越国版图,闽越国利用其复杂的地缘,开辟为东部的屏障,休养生息。东越王余善的作法,使汉武帝产生尾大不掉的危机感,故分兵消灭它;对东瓯国从西汉国除到西晋设县,其疆域并没有让汉王朝重视,即便是经济的开发,也迟至西晋“五胡乱华”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后,东瓯国才真正地繁荣起来。 关于东瓯国的历史,特别是都城问题,学界一直争论不休。这些年,对东瓯国的问题,学界开始重视。笔者认为在东瓯国都城的确定上,仅依据目前的史料文献和考古资料得出结论为时尚早,本着重新还原东瓯国历史为己任,两地学者还有许多基础性工作值得深入探究。如东瓯国疆域一直以来没有明确的界定。徐三见《东瓯国疆域北界考》认为:“东瓯王国北界的分水岭为温峤岭mdash;mdash;即今温岭县温岭山。”[3]目前,关于东瓯国疆域北界争论大致有三种观点:一是宁波古鄞县一带;二是台州灵江以南;三是温峤岭为界。可见,东瓯国北界也无法界定,同样,其西界与西北界从史料文献中也无法考证。东瓯国的南界、东界为海应无疑义,那么西界应至何处呢? 在明景泰三年(1452 年)之前,温州的西部含平阳、瑞安两县(市)。瑞安于三国赤乌二年(239 年)设置。“温,在汉为东瓯国,而瑞隶于温,受地百四十里,逾于古之候封。汉时风气未开,而海噬茫茫,几成瓯脱。”[4]这里“逾于古之候封”地,即为东瓯国。公元前221 年,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温州、台州、及福建全境为闽中郡。西汉惠帝三年(前192 年),因越王勾践后裔驺摇佐刘邦灭秦有功,而被封东瓯王。这是东瓯第一次被汉王朝分封[1]681。但东瓯国的封地并没有明确,原因是此所谓封国,为番属,行政上是自治。《史记bull;汉兴以来诸侯年表序》中载:“高祖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唯独长沙异姓,而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