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资源、环境问题 一、资源问题的表现: 我国主要资源情况与世界水平相比较 表格二:资源利用率 环境问题的表现 第二部分 因为我国矿产资源需求量大,所以已开发的矿产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在消耗着: 河北迁安是我国四大铁矿基地之一,素有“铁迁安”之称。而自1968年起,挖掘了不过40年的迁安水厂铁矿,10亿吨的储量所剩无几。 自1958年开采的阜新海州露天煤矿,曾经以亚洲第一矿著称。在50多年的开采之后,只留下了这个方圆8平方公里、350米深的亚洲第一大坑。 甘肃白银,以产铜、金、银、铝、铅、锌而闻名,自上个世纪50年代开发以来,到今天这里的矿山已经关闭了80%。 我国资源的利用率十分有限。???以能源消耗为例,我国的京津唐、长江三角洲以及珠江三角洲,这三大城市群,平均每创造1美元GDP,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7倍,是日本的11.5倍。 第三部分 1983年12月31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党中央、国务院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 工业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指导思想上确立“三个转变”(即:在污染防治基本战略上,从侧重污染的末端治理逐步转变为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在污染物排放控制上,由重浓度控制转变为浓度与总量控制相结合;在污染治理方式上,由重分散的点源治理转变为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相结合) 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设施与生产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 煤炭: 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和征收二氧化硫排污费等政策 国土整治与农村环境保护: 防治沙漠化工作的进程,中国政府编制了《1991—2000年全国治沙工程规划要点》 农业: 生态农业建设 农村能源建设 1990年开发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食品” 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978年起,中国先后确立了十大林业生态工程 1985年6月18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自1985年10月1日起施行《草原法》 《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建立自然保护区、动物园、植物园及各种引种繁育基地 环境科学技术和环境宣传教育: 1980年成立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83年,中国创办了全球第一家国家级环境保护专业报——《中国环境报》 1990年《中国环境年鉴》出版 第四部分未上传 下面是第五部分 我国环境资源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制度性因素 1.环境资源法律的立法不足 2.环境资源法律体系不健全 3.环境资源法律实施评价标准的欠缺 具体性因素 1.环境资源利益与经济利益观念存在冲突 2.环境资源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3.环境资源司法中面临的困境 4.公众参与制度的缺失 5.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监督的力度不足 实例:可怕的“中国式”地下排污 山东潍坊许多化工厂、酒精厂、造纸厂将污水通过高压水井压至1000多米下的水层,污染地下水。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地下排污都是祸国殃民 地下排污有三种类型: 1,渗坑、渗井排放; 2、浅井水层排放; 3、高压深井排放。 前两种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第三种则是利国利民的技术创新。 中国也有深井灌注,但缺乏相关标准 我国现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是针对大气、地表和地下水水体、浅层土壤这三种介质,由于深井灌注是利用第四类环境介质处置污染物,需要对这种新型的处置方式制定新的质量标准。目前,对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也没有纳入环境保护部的管理职能。 中国环境资源法律实施障碍的解决办法 (一) 建立完备的环境法律体系和环境法律机制 环境法经过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环境立法数量比较充分,环境法律及其发挥体系比较完善,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环境立法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制度的运作需要和外部制度相结合才能完全发挥制度的效用,环境法律制度的运作需要有外界的相关制度予以配合,制度之间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减少制度运作的摩擦损耗,提高制度的效益。要配套建立公众参与监督制度,完善环境违法监督制度,环境守法奖励制度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外部制度互相协调配合,由此降低环境法律制度的成本,以便更好地促进环境法的实施。 环境法律监督是影响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重要因素,离开了环境法律监督,环境法律法规就得不到
文档评论(0)